【“這個東西已經成為了百姓消遣的一種方式!”】
【“若是我佛教能夠利用上、那影響力豈不是瞬間擴大萬倍?!”】
【心空大師越是想下去,就越是感到激動!】
【而且。】
【如今。】
【民間對于花費了十余年時間,前往西天取得真經,還被陛下接見的和尚,可是非常的好奇的!】
【百姓肯定也很想知道,這一路上究竟發生了什么!】
【那他們佛教,正好可以借助這機會,推出一本相關的、宣揚佛教的小說!】
【“甚至。”】
【“不需要多加宣傳。”】
【“就能讓百姓主動去翻閱!”】
【“而這本書的名字。”】
【“可以叫做西行記!”】
【“不!還是叫西游記吧!這個名字更合適!”】
【心空大師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天才!】
【他第一時間找上了,文筆非常不錯的僧人。】
【“不需要完全按照實際,可以編撰一部分,讓經歷更加神奇,如此也能夠更好的吸引百姓!”】
【這是心空大師的唯一要求。】
【那些僧人便立刻奮筆疾書。】
【而在心空大師幻想著,未來的佛教影響力,將遠超于道教的時候。】
【那道教的領頭人,也收到了相關消息,知道佛教在做些什么事情。】
【“西游記?”】
【“用小說來擴大影響力?”】
【“你佛教能做。”】
【“我道教就不行?!”】
【道教領頭人冷哼一聲。】
【不過為了避免那禿驢,找上門來說他只會抄襲。】
【他不僅打算編撰小說,還打算找人弄成連環畫!】
【“如今。”】
【“不識字的百姓還是占據多數!”】
【“相比于有門檻的小說。”】
【“還是連環畫更加合適!”】
【道教領頭人對于煜國的現狀,還是有著很清晰的認知的。】
【就算是朝廷已經在各地,安排了不少下午放工后,才開課教導文字的地方。】
【但是依然有很多百姓,懶得花上這點時間,去學習那看見就想睡覺的文字。】
【“反正。”】
【“我的孩子讀書識字。”】
【“有什么不懂問他們就好了!”】
【這是不少百姓心中的想法。】
【道教領頭人也沒打算解決這種事——或者說這就不是他所能解決的!】
【他現在所要做的。】
【就只有給那宣揚道教的小說取名!】
【“佛教的叫西游記,那我們叫東游記!”】
【“他們書籍只有一個和尚,那我們有兩個……啊不,八個道士!”】
【“不過。”】
【“這樣還是有點太明目張膽了!”】
【“可以在旁邊加多一行小字——八仙傳!”】
【道教領頭人思索著。】
【但是。】
【他還是感覺。】
【這個名字還是有點太復雜了。】
【對于百姓來說。】
【它聽起來肯定沒有西游記那么容易記住!】
【至于東游記這個名字。】
【也會被認為莫名其妙!】
【“因為。”】
【“那禿驢是派人西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