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教皇冕下,我覺得可以把他們驅逐。”】
【“不可。”】
【“這樣一來或許會和印度開戰,他們信奉佛教,國內僧侶多如牛毛,這種信仰會支撐他們和我們斗個不休。”】
【“有何不可?冕下,我們的實力足以將那個佛國殲滅,此事完全無需擔心。”】
【“之后呢?”】
【教皇面色平靜,眼神中不帶有任何感情。】
【“那煜國可能會趁虛而入。”】
【“我們和帕提亞之間還沒有完全建立軍事同盟,這樣一來就被動了。”】
【“在他們東方有一句話,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所以我們不能干預。”】
【“任其發展吧,很快這些和尚就會發現教廷才是羅馬的庇護者,他們必須信奉無上的主才能生存下去,外來的教義拯救不了他們。”】
【“用他們東方的一句話,難成氣候。”】
【說完之后教皇微微一笑,轉身離開了。】
【他對于這么多年對于羅馬的思想控制十分自信,這樣的局面是可控的。】
【國王聽聞有些懵,望著對方遠去的背影心中十分困惑,張口閉口東方文化,他一度懷疑這位教皇大人到底站哪邊?】
【很快,域外的進展傳回到了煜國之中。】
【“很好,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新的思想出現。”】
【陳懷信對此十分自信。】
【當一個封建統治圈層出現高度內耗的矛盾的時候,任何外來的新興思想都會對他們造成沖擊。】
【當初的道教幫自己推翻了承國國統。】
【如今的佛教未嘗不可成為另一把利劍。】
【突然侍衛們送來了新的奏報。】
【是從內閣遞交上來的決斷奏疏。】
【之前陳懷信就建立了政權下分的內閣組織,讓這些人為自己效命,同時從六部以及全國各地抽調有實力官員去做關于政策的審核以及一些基礎決定。】
【只要是自己允許的,考慮到民意的,還有有利于煜國發展的,自己只需要蓋章即可。】
【但當下新的決斷遞交過來就說明有大事。】
【“原來如此。”】
【看著上面記錄的內容,陳懷信微微一笑。】
【當初他所安排的那一場災民回遷的行動,現在看來已經有了顯著效果,自己接連兩次派糧所打造的局面終于在今日發酵出了不小的影響。】
【草原部落求助了。】
【不止是他們,那些蠻族也有呈文到此。】
【字里行間只有一個核心訴求。】
【求助。】
【因為他們的統治者發現,在部落的裔民之中開始產生大量的消極情緒,雖然派出了部落里擁有話語權的官員和一些部落首領,乃至于大祭司出面,但收效甚微……】
【一切的源頭都是那些之前被他們放棄的裔民引發的。】
【民權平均的思想開始傳遞。】
【共同富裕和過度壓迫的不合法,這些前所未見的訴求開始出現了。】
【好似雨后春筍。】
【如同野火燎原。】
【趨勢發展太猛,他們甚至有些控制不了。】
【雖然也嘗試了武力鎮壓,但局勢卻愈發混亂起來,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