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不是屬于我,我亦不是你的主人,不過我依舊會視你如我的本命之劍。”
顧余生將以手指輕撫掌心嗡嗡嗡跳躍的劍,它并非劍的本體,卻介于靈體形態能夠實化,這種奇異之感,就如同顧余生的神魂脫離肉身之后,依舊有心跳,呼吸,影子。
屬于那個神秘女子的斬龍劍仿佛聽懂了顧余生的話,它錚錚然跳躍著,以某種特殊的劍意引導顧余生看向遠處。
顧余生身為劍修,即便不是自己的本命劍,也能夠做到心通劍意。
顧余生看向劍宮劍架方向若有所思,低語道:“你是說劍宮有一樣特殊的東西可以做劍胎,讓你重新獲得新生是嗎?”
散發出奇異紅光的劍興奮地盤旋在顧余生頭頂,顧余生以手安撫,將劍存于劍匣內,盤坐在蒲團上入定冥想,他雖然很需要時間來靜養身體,可他與化身邪首的萬川流交手,觸及到以往從未領悟過的劍道真意,甚至在某些基礎劍招上,他也大有所獲,某些劍招或許只需要作出一絲絲輕微的變化,就可化腐朽為神奇,讓他的劍道達到質的飛躍。
對于修行者而言,向往長生的必修課是突破瓶頸,突破境界,成為天地間的強者,如元嬰碾壓金丹,化神碾壓元嬰,可顧余生在跟秦酒修行劍道之初,就被秦酒傳授的是純粹的劍道,劍是劍,修為是修為。
后來顧余生至敬亭山,身為劍修的五先生曾以元嬰八境的修為,御劍三萬里斬妖皇,若以修行者的境界而論,即便是真仙的神識范圍,也無法覆蓋至那么遙遠的距離,況且顧余生曾在青萍山腳,看見秦酒以匣中劍射蒼穹牛斗。
隨著修為漸升,顧余生眼界也隨之提高,當初五先生,秦酒以純粹的劍斬出那樣天地威煌的一劍,其中之妙,非劍道親歷者無法體會。
小玄界以天道之缺而人困十境,卻困不住夫子,小夫子那樣驚才絕艷的人物,而如五先生云中劍,曾經的背劍人秦酒,則在天道規則之下,無限克己壓制境界而突破自我,兩種截然不同的道路,都闡述了三千大道的精妙。
山在就在那,上山的方法各不相同。
這兩年以來,顧余生以為青萍劍以不同的方式和機緣多次淬煉,篤定青萍劍不輸于天下之劍,可卻被萬川流以封印萬年的劍碑一劍斬斷,他固然心疼青萍劍,可在他入定后細細推演與萬川流的交手,將對方的招式和劍意重現在神海,他再以不同的方式御劍架擋,推演出來的結果,也是青萍劍必然會斷。
“劍道不在于劍,而在于人之心。”
顧余生的神海世界,無數道身影不斷變化,這些身影都是他的神魂思維所凝,一次次將劍招趨于完美,可當顧余生試圖將每一招都趨于完美時,心境上的破綻如同裂縫那樣,很難愈合,而這種裂痕,會隨著劍道境界的提升,越來越明顯。
“原來劍道的殘缺是這樣。”
入定數日后的顧余生陡然睜開眼,臉上有悵然,有不甘,還有遺憾,而更多的,是一種不服輸。
世人所說的三千大道,都可以修行圓滿,劍道也必然會如此,可他記得秦酒,五先生,荒村村長,甚至魔帝等很多劍道修行者,都說過劍道是一條黑暗孤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