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棉花種,喜熱,要求土壤肥沃,忌漬,排水需便利,天寒產量少,但仍需種。”
“接下來城外靠近道路區域,各戶堆肥,施肥。”
“縣民按照戶種植,每一戶人家需開地三畝,盡心培育,每百畝地設地長監督。”
在風雨飄搖明末,小冰河時期對棉花喜熱種植極為苛刻。
但必須種,有了棉花就有了戰略資源。
很多流民就為了一件衣服一口飯食活著。
隨民部官吏開始教導,清晨,城門大開,縣民紛紛開始匯聚。
站在城墻上,魏昶君負立,凝視城外荒蕪。
原本城外區域在縉紳欺壓,知縣強征稅收之下,逃離農戶不知凡幾,破敗彌漫。
莒州為韃子掃蕩,一路靠近,讓城外愈發荒蕪。
如今隨著肥料鋪開,野地也開始有了人氣。
此次不僅有縣民,先前流民也紛紛抵達,安排荒地按人頭種植。
魏昶君抵達時,幾名中年農戶額頭還有汗水,賣力揮舞鋤頭。
“天氣愈寒,以后有了棉花,爾等便能御寒過冬。”
“即日起,凡種棉花者,五年免稅。”
“另,棉花可于官衙登記,換取糧食,先按種植人口發放半月糧食。”
聽聞可以免稅,中年縣民陸大勇等人激動叩首,如今見知縣更是先發糧食,越來越多百姓,流民更是徹底放心,從早至暮色沉沉,拼命揮舞出頭。
自此,蒙陰城外荒蕪之地,棉花種植熱火朝天,生機勃勃。
四百年后的種植技術傳輸,并非簡單口頭教導。
注視荒野,魏昶君立于紅袍軍衛前。
盡管未來明末將會正式步入小冰河高峰期,但日后,棉花將會成為此城主產業。
源源不斷的棉花,棉衣,乃至棉甲將會自此地出現,流通莒州,青州以至各地。
在寒冷時代,此地也會擁有真正崛起能力。
“即日起,幫助百姓,開墾棉田!”
隨魏昶君下令,紅袍軍衛也紛紛卸下披風,舉起鋤頭。
正在此處開墾的縣民陸大勇呆呆地注視幾名幫助自身開墾田地的軍卒。
恍惚間竟有些難以置信。
如今此等亂世,軍戶即便不似流賊,也多于軍堡各地作威作福。
好一些的軍戶,不會欺壓百姓,但也不會理會百姓。
他們何曾見過主動幫助百姓開墾的軍卒?
紅袍軍衛中,十人衛馬成放下鋤頭,茫然注視。
“總長,吾等職在守城,為何要來幫助平民耕田?”
正在揮舞鋤頭的莫柱竣聞言,目光凜然,怒斥開口。
“平民?爾等莫非以為自身便不是平民了?”
紅袍軍兼任總師,啟蒙部楚意同樣揮舞鋤頭,這名讀書人認真抬頭。
“如今吾等最重要的基礎不是錢糧,也不是兵馬。”
“而是百姓。”
“有了百姓,才有如今蒙陰,沂城欣欣向榮之景。”
“幫助百姓,民心所向,這里才能鐵板一塊,吾等是在幫助未來建設。”
“爾等記住,吾等從百姓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