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解釋讓馬成等紅袍軍衛逐漸明白。
彼時,不少紅袍軍衛神色愈發清明,揮舞鋤頭高呼。
“守護百姓,建設未來!”
開墾野地并非簡單施肥即可。
一如先前所說,一塊田地,至少需要兩代人孜孜不倦開墾,方能算是中田。
野地開墾最大難度便是清理石塊。
穿著知縣袍服的魏昶君揮舞出頭,將土地翻轉數尺,一點點清理出石塊。
隨后親自施以肥料,挖掘排水渠。
一時間,自知縣至軍戶,百姓,轟轟烈烈棉花種植,自這座小城開始!
崇禎三年正月初四,大清兵自通州東行,克香河,永平城破,初九日,陷灤州,再攻撫寧。
天光郁郁,魏昶君凝視這世道。
兩朝爭運,大災之年。
最難的是百姓,最多的是流民。
末路王朝如山傾塌,沉疴舊疾,無力回天。
“即日起,帶領巡山輕騎開始收攏流民。”
“分田地,糧食,免稅,凡居此地流民,子女可無償入學,治病分文不取。”
巡山輕騎總長陳鐵唳眼眸明亮。
里長開始收攏流民,意味什么不言而喻,備戰其他地!
巡山輕騎總師保庵錄聞言,神色激動,鄭重行禮。
“諾!”
撫民事項歸于啟蒙部,陳鐵唳,保庵錄等帶領十人師,百人師翻身上馬,開始奔赴距離蒙陰城最近的流民匯聚之地。
蒙陰城西北方向六十余里,這里昔日曾是驛站官道之地。
但隨韃子破莒州,一路劫掠,如今已成為莒州各縣,村鎮流民匯聚之所。
尚未抵達,保庵錄便聞到濃郁腐氣。
不少流民聽聞馬蹄聲響,自破敗窩棚探頭,面色青白,恐懼不已。
無論是大明軍戶,亦或是韃子,他們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隨著啟蒙部百人師宣告蒙陰愿接收流民,意料中為乞活蜂擁而來場景并未出現。
流民眼底滿是驚慌失措。
在人群恐懼警惕中,巡山輕騎兼任總師保庵錄翻身下馬,來到前方。
昔日讀書人并未自矜,毫不在意身軀污濁,握住了最前方年邁老嫗的手。
“吾等奉蒙陰知縣令,前來接爾等安家落戶。”
“知縣令,凡居蒙陰者,病有所醫,孩童可無償入鄉塾學習,按人口分糧食,分田地予以耕種。”
流民聽聞,有些難以置信。
直到一位百人師上前,溫和告知自身以往流民身份,方才讓不少流民淚流滿面,開始跟隨離開。
短短半個時辰,陳鐵唳看著對流民如同等存在的啟蒙部,心底翻涌,震撼至極。
強壓重令不可怕,但短短時間,獲取民心,打成一片。
需知大明從未出現過如此官吏,遑論軍中!
更何況這不是作秀,而是真正站在百姓立場,將他們當人看。
大爭之世,豪杰林立。
唯獨里長,恍若圣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