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沂城已定,然明廷尚未末路,當徐徐圖之,不可舉旗,以免眾矢之的」
「安定莒州策略如下,其一,殺官,以取空缺,代行其權」
「經組織研究,可以手段引其民變,隨后除該官吏縉紳羽翼,偽裝流寇將之斬殺奪權」
「其二,以官身逐步明升暗降莒州官吏,逐漸架空該官吏勢力,或將之轉調,以去其根基......」
現代,回信完成,考古團隊代表顧成同樣在查看歷史痕跡。
于四百年歲月后,同一區域,尋找穿越者存在與接下來所面對危機。
這是大國史無前例的嘗試,也是唯一或許能改變那個屈辱時代的機會。
必須全力以赴!
莒州州志,來源于蒙陰縣一處村落遺址。
「崇禎三年,莒州蒙陰縣丞殺韃二十,舉知縣,攜韃奴首級游城,百姓夾道相迎,無不為之賀」
「歲中民亂,流賊至,知州同知遣以剿撫,知縣攜兵而至,流賊勢大,同知陳衷欲馳援受阻,知縣死戰援兵未至,力竭而亡,知州以剿賊不力,盡沒其軍,違令者斬,蒙陰軍死數百」
文字沒有溫度,卻愈發讓顧成膽寒。
穿越者在莒州被算計了!
被上官勒令剿匪,結果故意不派援兵,最終穿越者戰死,手下也慘遭殺害,資源被瓜分。
好惡毒的手段,不愧是明朝士大夫!
看來這就是穿越者接下來要面對的死局。
于是顧成立刻傳信西安歷史研究所,組長雷請議得到消息,也開始親自寫信,告知魏昶君。
落筆,雷請議復雜注視大明事感錄。
死局不斷,一個普通穿越者,想要在這方亂世崛起,何其艱難。
崇禎三年一月,深夜,呵氣成霜。
魏昶君靠近炭火,看著來信,冷笑抬眸。
這便是新的死局嗎?
腦海中浮現出昔日宣旨太監抵達賞賜時,莒州知州楊圣文,同知張寅二人,殺意凜然。
“大明,屢見不鮮。”
盧象升力戰,援軍高起潛在軍,楊嗣昌在朝,屢施阻撓,以至身死。
如今莒州亦是。
“既如此,知州楊圣文,同知張寅便殺了或調任吧。”
“同知陳衷倒是不錯。”
天色漸明,如今也到魏昶君抵達莒州走馬上任之時。
如今魏昶君身為莒州通判,實則管轄之權僅有守城職責。
衙門內堂,知州楊圣文,同知張寅,同知陳衷三人已經抵達。
楊圣文身著官袍,笑容滿面。
“通判大人,有失遠迎,如今韃子勢大,莒州安危,多系于通判一人之手。”
“吾等自當戮力同心,以報朝廷。”
“日后還要多多親近,共掌莒州,讓百姓繼續得享太平才是。”
言語中幾乎已在明示,瓜分莒州利益,維持現狀。
魏昶君心中暗自冷笑,看著楊圣文,張寅二人虛偽模樣,面上輕笑。
“自當如此,敢不盡心竭力。”
三人舉杯共飲,唯獨同知陳衷,目光坦然。
此人胸有溝壑,見狀嗤笑一聲。
“得享太平,那還真要多多仰仗幾位了。”
“享了太平的百姓,必日日為幾位大人念誦功德。”
這般官吏,他陳衷見得多了,如今雖在嗤笑,眼底卻帶著幾分悲哀,也不飲酒,看著如今滿目瘡痍的山河。
殿陛之間,禽獸食祿,可笑!
幾人并不理會,知州楊圣文,同知張寅更似默默排斥,飲宴歡愉。
陳衷眼底愈發嫌惡,直到酒過三巡,楊圣文,張寅二人醉倒,魏昶君驟然起身,面上笑意全無。
陳衷一驚,頃刻間便已知曉,此人先前腐朽笑意竟是虛與委蛇!
魏昶君長身而立,目光清明璀璨,鋒銳至極。
“百姓念誦功德?”
“汝以為吾是何人,也是欺壓百姓什么的惡官嗎?”
仰天大笑,魏昶君轉身出門,紅袍宛若陰郁天色中一抹焰火!
“日后汝等便知,吾是何人!”
陳衷怔住,他預感莒州變局或起。
崇禎三年初寒,穿越一年零三個月,魏昶君——正式入局莒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