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紅袍軍親自抓捕,查證行刑!
彼時,百姓見狀,紛紛站出指認,一個個小吏,乃至太監鄭德等人,依次處刑。
自清晨至深夜,一日時分,殺的人頭滾滾。
三百余人斬刑,四百余人關押!
血淋淋地面,魏昶君肅立,百姓紛紛跪地,泣不成聲。
“謝大老爺為吾等伸冤!”
“我的兒啊,終于有青天老爺了!”
魏昶君想到一路所見,眼眶發熱,怒吼開口。
“不準跪!”
“日后爾等都能過上好日子,人該過的日子!”
陳鐵唳,岳豹,王旗幾人對視一眼,眼底亢奮。
他們愿為這一幕,為締造這一幕的里長死無數次!
洛水老道慨嘆思索著。
里長這條路很難,但未來也許真會驚艷世道。
史無前例,站在百姓所在,爭取天下!
如今城門外支了數十口大鐵鍋,亦搭設了簡單草棚用以御寒。
魏昶君著紅袍軍衛遞過賬目。
上面寫的是從縉紳家族,各官吏家族獲取糧食。
“先給百姓們熬米粥。”
人丁前往開礦,無人耕田,偏偏田賦還在這些底層百姓,農戶身上。
活在如此吸血縣城,逃無可逃,何其艱難。
眼見百姓們端著碗,也拿著裝米的袋子,眼巴巴于大雪中等一點糧食,魏昶君神情復雜。
“洛水,遣人修書一封,傳遞京師袁德潛。”
“送白銀八千兩,使其告知陛下,莒州同知為朝廷清查來縣礦稅,得罪各黨,但不負君望,如今來縣礦目已清查,即日礦稅即至京師陛下手中。”
他很冷靜,如今來縣平復,但京師太監張彝憲一黨,亦需提防發難。
如今自己所作,便是在告知崇禎,自己這個‘孤臣’,愿用來縣礦稅的銀子,換崇禎朝堂博弈各派勢力,力保自己。
這是一場交換。
彼時的伴隨信箋抵達,書房內,崇禎眉頭皺起,聽著袁德潛匯報。
“殺了內監?”
眾所周知,大明尤以明末,太監已是朝堂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何況如今官面上,代表皇家臉面。
沉吟片刻,崇禎緩緩思索。
先前他管不了來縣礦目,便是神宗也未能插手,其中各方勢力交織,水深的很。
如今魏昶君雖殺了個太監,但他卻得了礦稅收入,亦有了插手礦稅理由。
念及此處,崇禎滿意點頭。
“便讓魏昶君兼個按察使僉事。”
給個官吏,也足以讓他應對這場風波了。
次日皇極殿內,朝會之上,有御史開口。
“臣彈劾莒州同知魏昶君,私設刑獄,目無法度,擅殺朝廷命官!”
“臣彈劾莒州同知魏昶君擅自調兵,私據鐵礦!”
果然,江南縉紳東林一黨,浙黨,乃至戶工太監張彝憲一黨官吏紛紛開口。
崇禎目光示意,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三邊總督楊鶴之子楊嗣昌邁步上前。
“臣以為,來縣官吏私相授受,罔顧大明律,亦罪在不赦。”
“莒州同知雖擅自調兵,私殺朝廷命官,然實為大明澄清吏治。”
“功過皆有,臣請陛下欽定。”
崇禎瞇眼,淡淡開口。
“既如此,便罰俸三年,另兼按察使僉事,糾官邪,戢奸暴,以振風紀,澄清吏治。”
工部侍郎程啟南,吳宗達等人對視一眼,目光復雜。
同知魏昶君此人必然會遭害。
此人先殺韃,后得罪青州府官場,而后怒殺內監,得罪東林黨,可謂是大明官場禁忌他全踩了一遍。
誰能保他,崇禎也保不了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