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愈冷,反復無常。
青州府,蒙陰縣。
老農戶拉著車,拖家帶口,風塵仆仆。
車上裝著一個小罐子,還有兩個孩童,饑腸轆轆,蜷縮在枯草中,面色慘白。
抬頭看著前方,老農擦汗,神情疲憊。
如今幾乎力竭,所幸到了青州府,官道好走許多。
直到看到最前方那座小城,老農怔住,揉著眼睛。
“這是,蒙陰?”
“下品縣?”
二十多年前,老農曾和父親走過一次蒙陰。
昔日抵達時,蒙陰和周邊任何一地幾乎相同,全無差別。
城墻老舊低矮,門口守卒歪歪扭扭,但如今,一切都變了。
大寒天氣中,竟有百姓穿著不算太舊的新棉襖出門耕作。
田壟間阡陌交通,水渠平整,還有守卒談笑,幫助耕種。
老農張四揉著眼睛,有些恍惚失神,同時也有些忐忑,看著巍峨城門。
揉著懷中銅錢,思索許久,終于放棄入城。
如他這般流民,沒了路引,哪里敢入城,只怕當場便要被人打出來。
雖說是來投親,但也只知自己的族兄在玉皇廟鄉,還是先問問。
拖著木車,張四愁眉苦臉看著兩個娃娃。
他忍得住饑餓,兩個娃娃卻是未必。
在城外等了兩日,卻看到有軍卒架著火,濃粥伴著香氣彌散,張四腹中翻滾。
兩個蜷縮在干草中的孩子也從車里探出頭。
看到軍卒,張四下意識想要逃離。
誰知對方面前已有數十名流民打扮百姓上前列隊。
“那邊的,站到后面,領粥了。”
有紅袍軍上前,溫和將張四領到隊列后方。
張四嘴角囁嚅,終究沒說出話來,只是疑惑的嘟囔著。
“這里還有官府管流民嗎?”
前方列隊的流民青年聞言,打量了一眼張四。
“從北邊逃荒來的?”
“蒙陰城自是要管流民的,咱都是從北邊逃難來的。”
“吃了飯之后,蒙陰城就給安排住處,自己選擇去礦山還是官府發良田繼續種地。”
“礦山不光每日只上工五個時辰,還管兩頓饅頭,月底還發工錢,還有家里有娃娃的,這些軍爺說了,可以免費讀他們興辦的書院。”
“要種地那就得全靠自己了,不過聽說鐵匠鋪那邊也在招工,要是有手藝可以試試。”
青年絮絮叨叨,張四卻沒回話,腦海震撼,良久回不過神來。
“發田,礦山發月錢,管飯,讀書......”
從北邊一路走來,官府什么樣沒人比他更清楚。
那些糧食就是在商人手里發霉了,也不會落到他們這些百姓手中。
甚至途中幾次差點被人抓去,人相食從來不是一句妄言。
可就是這么慘烈的世道,蒙陰城官府竟然對百姓細心之至。
直到暈乎乎吃完飯,到了住處,張四才不由淚流滿面。
活得像個人了......有紅袍軍幫助,張四迅速找到族兄,帶著兩個孩子抵達玉皇廟鄉。
看著桌上飯菜,張四徹底愣住。
“肉......肉!”
彼時張四族兄張衛也已年邁,拍著昔日族弟肩膀,目光唏噓。
“這都是自家養的雞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