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放到馬二家米面糧油的青年名叫杜遂。
寒風中發放完自己這一車,已是日暮。
杜遂籠起袖子,在刺骨寒意中返回紅袍銀號。
索性銀號發放的衣服很是厚實,倒也不算太冷。
“杜遂,總算回來了,就等諸位了。”
聽到大門被推開,青州府城最大的紅袍銀號,二十多名賬房,管事都在看著,笑吟吟的。
黃公輔也在,神態和煦,招手。
身為銀號上屬官吏,黃公輔自是無人不識,杜遂匆匆趕到人群中,等待著新的指令。
“今日召集爾等前來,黃某要道一聲辛苦。”
“紅袍銀號半年余發展,如今遍布青州,諸位功不可沒。”
“如今這些東西,便是諸位在紅袍銀號分發之福利。”
杜遂低頭,看著分到手里的兩斤臘肉,十兩銀子,還有兩大包紅薯粉,土豆粉,目光復雜。
在場眾人同樣如此,有些人甚至紅了眼眶。
來到紅袍銀號的,基本都是些落魄秀才。
識得幾個字,務農本事沒多少,平日里有人抄書,寫信,勉強糊口。
但凡是有機會考取功名,或是能去教書,都沒人會來做眾人眼中的雜役。
只是如今他們方才知曉,落得何等好處。
黃公輔也在盯著,神色欣慰。
里長如今構建的紅袍銀號經濟體系核心,算是徹底成了。
不光是這里,整個青州府,東昌府,乃至紅袍銀號分號,各地都在發放福利。
同時不少百姓,商戶也注意到紅袍銀號新告示。
“百姓存錢滿一百兩,可抽取各類黃金,珠寶限量。”
“商戶借貸利率于兩月內下調二厘。”
諸如此類,愈發吸引眾多百姓,商戶紛紛存錢,借貸,往日里本就擁擠的紅袍銀號,如今已是水泄不通。
彼時。
蒙陰城,落石村。
六名紅袍軍夜不收分別肅立,兩隊夜不收帶人在邊緣巡查。
房子依舊是青石修葺,只是不生荒草青苔,顯然時常有人打理。
赫然正是魏昶君祖屋。
昔日此地出了三府總督,周邊不少百姓與有榮焉。
尤其是這位魏大人不光沒有重建祖屋,保持原樣,對待鄉親也是一如既往。
如今灶房內,程氏正在生火做飯,穿的棉襖很普通,素凈。
常年主持棉紡織作坊,現在多次擴張,手下已有千余婦人女工,程氏如今也有了幾分氣場。
魏染瑕在母親帶領下開始著手學習棉紡織作坊管理,出落的亭亭玉立,精明干練,在一旁幫忙。
弟弟魏昶瑯如今則是火器營學習火器制造研發,現在已經成為劉方副手,好幾種火炮都有他參與研究身影。
眼下個子已與魏昶君一般高矮,成熟穩重,書卷氣濃重。
“吃飯了。”
魏昶君帶著弟弟妹妹,在母親招呼下前往廚房端菜。
一家四口如今看著老舊木桌上的菜肴,神色歡喜。
土豆燉肉,白菜粉條,還有幾個紅薯,饅頭。
不算奢華,但很溫馨。
菜肴香味彌漫,彼時魏昶君看著,也想到昔日剛剛穿越景象。
自己染上風寒,家中僅有兩擔糙麥,十斤麥麩,生了蟲。
日日都是陰冷潮濕,不見天日。
連想曬一曬糧食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