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也有小型水利設備做為實驗基礎。
深夜,魏昶君帶著魏昶瑯,劉方等人按照圖紙,開始建設第一步。
煉鋼工坊。
中世紀鋼鐵基本都含有大量硫,因為這類因素,會導致鋼材變脆,不適合進行火器鑄造。
但之后大明崇禎年開始出現的自生火銃,雖然朝廷無力仿制,但依舊證明無論是脫碳,去硫淬火等技術都已經滿足鋼材標準。
魏昶君現在,就在帶人大批量建造爐子,鑄造鋼鐵。
同時水力鏜床也按照后世記錄出現雛形。
優化質量之前,先要完成批量制造,這就是魏昶君的計劃。
而現在,看著螺紋轉動,帶動鋼鐵完成各類塑性,劉方愈發激動。
即便連續一個月日夜兼程,滿眼血絲,疲憊不堪,但他眼底依舊激動興奮。
這些意味著鋼鐵可以大批量制造,擴大產能。
只是他目光僅僅在高爐上停留剎那,就開始看向另一邊。
那是從云南運來的白銅所鑄造的半球形爐子,經過幾番測試,其中壓力很足。
對于鑄造幫助,尤其是優化火炮現有條件,幫助很大。
這是魏昶君第二次參與到火器制作,從擴大規模,到各類圖紙參與研究,都格外艱難。
尤其是云南銅鎳合金打造壓力設備,幾次失敗。
現在終于有了初步雛形。
“煉鋼工坊初步成立,現在一個月產量,加上容錯,大概可以生產五門大口徑火炮。”
魏昶瑯癡迷看著,計算。
但他所說的僅僅是材料,不代表可以直接生產五門火炮。
“繼續測試,進行首門大口徑火炮量產。”
從鋼材鍛造的新式脫碳量產技術開始。
數百名工匠匯聚,彼時各自負責其中一部。
運輸原材料,送走渣滓,灌注攪拌,冷卻塑形......首批鋼材出現,已經過去十天,但高爐開啟之后,并未停下,因為會造成爐子損壞堵塞,無法使用。
幾批工人日以繼夜不斷生產。
而取得鋼材之后,魏昶君,劉方幾人幾乎每天都匯聚在生產線上,觀察記錄各類數據,進行火炮鑄造調整。
以往人力鑄造火炮所有經驗都被推翻,水力機械加工首次出現。
手里拿著已經冰冷的土豆,魏昶君也在看著新一幕。
洛水老道如今前來匯報安化縣真龍軍,紅袍銀號發展,也在一邊看著。
這是他第三次前來,但內心震撼愈發濃烈。
批量生產火炮,優化射程質量。
幾乎可以想象,一旦三府之地擁有海量火炮,尚未交戰便開始彈幕席卷,何其可怖!
“砰!”
炸裂聲震耳欲聾,魏昶君幾人看著第二次試射批量鑄造大口徑火炮,眼底愈發明亮。
“兩里之外,誤差小于一丈!”
劉方攥拳,激動怒吼。
這等精準程度,史無前例,威力巨大。
“里長,未來吾等只需要按照固定參數生產,每個月至少能生產五門大口徑火炮!”
“未來,也將持續增加產量。”
這一刻,魏昶君寒風中站得筆挺。
紅夷炮生產線,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