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潛走了,走的時候眼底血絲密布,腳步踉蹌。
有人瞧著他遠去京師的背影,像是看到撲火飛蛾。
魏昶君并不在意。
他是故意的。
天下到了此刻,本就需要他作為傳播者。
他帶著袁德潛看了許多,或許袁德潛會回去將一切都告知崇禎,但已經無所謂。
崇禎沒時間改變,也沒這個魄力。
大明王朝積重難返,已經走在懸崖邊上,無力回頭。
送走袁德潛這一日,魏昶君一個人在房間里呆了許久。
他首次沒有給現代回信。
一本大明事感錄在手中翻了許久,也看了許久。
這一日的風雪,和七年前一樣大。
天氣冷的厲害,天色也是如今日一般,不見光明。
“都一樣。”
魏昶君穿著老棉袍,望著窗外定定出神,想到這一路走來。
七年前,他只是下品縣城蒙陰縣落石村一個小小村民,死了父親,糧食近乎發霉,幾乎發燒凍死。
六年前,他借助真龍觀和預測天色,斬殺地主虞家,成為里長,多掌村鎮。
年末,拿下蒙陰縣,殺馬知縣,殺地主。
那是他首次帶著手底下的老百姓做大事。
他們都是流民和窮苦佃戶,奴仆出身。
莫狗峻是地主虞家的麻臉奴仆,但沖殺起來很勇猛,自己給了他名字,叫莫柱峻,他高興了好幾天。
蒙陰縣紅袍軍成立了,他修路,發糧食,分田地,百姓安居樂業,在大明末年小冰河時期,似乎和其他地方有了一點不一樣的生機。
但這時代總見不得美好,恨不得將一切都摧毀在那些污濁洪流下。
百姓就該哭泣,該被劫掠,該流離失所。
流賊來了,韃子也來了。
那是大明事感錄上,現代傳來的死局。
周邊的縣城都避戰不出,他們害怕極了。
那日莫柱峻,青石子,陳鐵唳這些人戰的混身染血。
莒州都攔不住的幾十名韃子,數百蒙漢奴兵終究是死在一座下品縣城外。
自己知曉想要發展,必須得到官方認可,至少大明衰敗之前,依舊是那個掌握著兩京十三省的古老王朝。
于是那一年,有少年踏足莒州貢院,考取功名。
提學官很看好自己,文章算得上花團錦簇,言之有物,很快考試過了,也算有了功名。
返回蒙陰縣時,自己帶了幾個落第秀才。
保庵錄,南道贏,楚意,徐白海。
徐白海和蒙陰縣佐官周愈才很有治理民生之才,而保庵錄和南道贏,楚意則在現代組織建議下,成為打造有思想軍隊的部門核心。
自己開始成立民部,啟蒙部。
再之后,破莒州,斬縉紳世家,得閻應元,黃公輔鼎力相助,掌控來縣及周邊十余大小縣城。
以青石子假扮流賊盤踞官道,阻攔東林黨人營造入京述職圍殺陷阱。
之后占據青州府,斬盡結黨營私官吏,紅袍軍于各城自行發展,濟南府與東昌府暗中聯手。
莫柱峻被腐蝕,和東昌府總兵蘇元吉暗中聯手,出賣自己。
紅袍軍首個將軍,一人之下的莫柱峻死了。
東昌府總兵蘇元吉面對被驅逐的李自成和假扮流寇的青石子部,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