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當兵?
張校被氣笑了,只看著趙德,聲音夾雜嘲弄。
“大明的規矩,老子是軍戶,兒子就是軍戶,還能為何?”
其他幾名流寇也哄笑起來,戲謔盯著這位所謂的啟蒙師。
趙德平靜點頭,似乎并未生氣,繼續開口。
“那之后呢?當兵之后,未來有何打算?”
張校不耐煩的梗著脖子。
“當兵還能有何打算,要么死在廝殺的戰場上,要么就發財做官。”
他也是心一橫,不在意一切,索性一股腦把想說的都說了。
然而下一刻,趙德緩緩搖頭。
“不對。”
他聲音依舊那般溫和,只平靜盯著張校。
“你家中還有幾口人,有妻子孩子嗎?爹娘還健在嗎?”
提到家人,張校忽然沉默了一瞬,聲音也連帶著柔軟了幾分。
“爹不在了,老娘還活著,有個婆姨,有個兒子。”
如今趙德的聲音反而更像是閑話家常。
“兒子多大了?讀書了沒?”
“讀書?軍戶世襲是太祖定下的,老張家就一個兒子,日后只能跟他老子一樣當兵。”
“再說了,誰會愿意教導一個窮軍戶的兒子。”
“咱不一樣,有些人生來命運就是注定的。”
張校哂笑,只是眼底仍夾雜著不甘和悲哀。
誰不知道只有讀書人日后才能出人頭地,不必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活得提心吊膽。
趙德伸手,拍了拍張校的肩膀,聲音忽然變得柔和而鄭重。
“但在紅袍軍治下,不是這般的。”
“不管是農戶的兒子,工匠的兒子,還是軍戶,商人的兒子,只要想讀書,送到書院就有人教導。”
“民部光是在濟南府,就下令每個縣至少要有十所書院,以后還會增多。”
“以后啊,咱紅袍軍還會在大明每個地方,都開設書院,你的兒子,也能讀書。”
張校呼吸逐漸急促,似乎沒了之前的抵觸,趙德也笑著,繼續開口。
“不光如此,以后你婆姨也能入紡織廠做女工,如今山東已有許多紡織廠。”
“那些山東諸府的百姓,如今每日吃的和你們一樣,日后令堂也能過上這般日子。”
“而這,就是當兵的意義。”
“這樣的日子,得靠咱們守著。”
不知不覺間,幾名流寇也聽的上心,張校頭一次知曉原來自己是有用的,這里也不是大明。
離開時,他沉默許久,朝著趙德恭敬行禮。
“趙先生,謝謝了。”
趙德看著眼前生機勃勃的身影,含笑點頭。
與此同時,東昌府。
大西軍第二批改造的將士正在挖地,但如今老兵油子孫帛卻愣愣看著前方田埂那個光著腳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