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冬,京師。
魏昶君站在京師皇城最高的角樓上,俯瞰這座剛剛布滿紅袍軍的古老都城,目光唏噓。
兩百多年,這座都城矗立在此,始終抵御著北地游牧南下。
城還是那座城,唯一不同的是,這個末路王朝在貪婪榨干百姓的同時,擋不住外敵了。
如今紅袍軍的四路大軍已如洪流般南下,王旗,青石子和李自成,陳鐵唳,吳三桂各自率領部眾,向南面輻射,將大明仍在負隅頑抗的殘山剩水一一收歸囊中。
崇禎的勸降信確實起了作用,三成城池不戰而降,但魏昶君知道,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畢竟殺投降的親王,總歸是會影響天下人對紅袍軍的看法的。
可要是不殺......魏昶君低頭,看了一眼手中攥緊的前線絹帛。
僅僅一位親王,便能圈地數十萬畝,天下百姓總歸是要活的。
更何況,他從沒忘記歷史上大明末年原本的模樣。
一個王爺死了,便會出現另一個被擁立的皇帝,只要大明皇室宗親還有一絲血脈,天下的動蕩便不會停下。
紅袍軍不怕麻煩,但百姓何辜,總要休養生息。
自己可以大方的讓崇禎改造,至于那些原本就欺壓百姓的王爺,應當死的。
“里長,楚意總長到了。”
林小山在身后輕聲稟報。
魏昶君沒有回頭,只是微微頷首。
他依舊望著遠處城墻外裊裊升起的炊煙,那是百姓們在準備晚飯。
以前大明朝廷尚在的時候,百姓們大多是不吃晚飯的,即便是吃完飯,也不會舍得用柴火。
自紅袍軍入主京師以來,百姓們一日都能吃飽兩頓飯,還都是熱的。
這就很好。
但還能更好。
想到這,魏昶君抬頭,目光掃過城中。
他每日申時必會微服出巡,親自查看民生疾苦。
這個習慣,京師百姓無人不知,甚至很多種地的農戶見到這位紅袍軍之主,也從最初的畏懼,到之后能說上兩句話,再到如今,甚至能和這位里長談談如何種麥子。
他們很喜歡這位經常光著腳下田的里長。
腳步聲由遠及近,停在身后三步處。
“來了。”
魏昶君終于轉身,神色平靜。
他身著簡單的褪色棉布長衫,腰間只系一條黑色布帶,若非那雙銳利如鷹隼的眼睛,幾乎與尋常書生無異。
楚意拱手行禮,面容清癯,雙目炯炯有神。
“里長,不知有何要事?”
如今楚意對這位里長的情緒很復雜,因為近十年初心不變,他很敬重。
但對于之前定下的斬殺天下縉紳一策,又覺驚嘆。
魏昶君示意林小山退下,待角樓上只剩他們二人,才平靜開口。
“曲阜之事,天下文人反應如何?”
上月,紅袍軍以欺壓百姓之名公審孔家,斬殺三十七名族人,震動天下。
楚意作為如今僅剩的啟蒙總師,對此事了如指掌。
“表面噤若寒蟬,實則暗流涌動。”
楚意言簡意賅,目光冰冷。
“各地書院皆有詩文暗諷,更有老儒絕食明志,蘇州、杭州、南昌三地,已有士子串聯,意圖不軌。”
他是讀書出身的,昔日也是魏昶君從考場上撿來的,但直到跟了紅袍軍,他才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