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手指了指沙盤上代表騰沖的小旗,緩緩說道:“按照衛長官的計劃,我軍將先渡過怒江,直取騰沖。隨后翻越西方高黎貢山國境,與貴部從密支那東出的主力匯合。”
張弛聽完趙子濯所說,臉上波瀾不驚,心中卻已然了然。
這與歷史上一模一樣的戰略規劃,正是滇西遠征軍在駐扎身毒的新1軍和新6軍打下密支那后制定的思路。
他微微一笑,順勢說道:“依我看,不如這樣,派出兩支偏師纏住龍陵和松山的鬼子,主力則集中全力攻下騰沖,與我軍在滇西會師。隨后再合圍剩余兩處敵人,徹底清掃這片區域。”
說著,他的手指在沙盤上輕輕滑動,標出了龍陵、松山和騰沖的攻勢軌跡。指尖劃過的線條,與衛俊茹抽屜里那份絕密戰役決心圖驚人地吻合。
趙子濯的眉頭一挑,眼中露出幾分驚訝之色。
他瞟了一眼沙盤,忍不住感嘆:“張司令果然非同凡響!我不過寥寥數語,您竟能精準猜中衛長官的全盤計劃,這等洞察力,不愧是圍殲鬼子一個師團的當世名將!”
他的驚嘆發自肺腑,卻沒有一絲懷疑計劃泄密。畢竟,這份戰略草案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全是衛俊茹的心腹,絕無可能外泄。
張弛面色如常,只淡淡地點了點頭,但心里卻不禁暗嘆: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而這一計劃的隱患也歷歷在目。
歷史上的滇西反攻正是因為這一初版計劃而付出了慘痛代價——計劃被鬼子提前偵知,致使龍陵和松山的鬼子調往騰沖增援,導致遠征軍第一輪進攻大敗。
更糟的是,等到滇西遠征軍知道計劃泄密,前線20萬大軍早已因后勤補給不足,糧草告急,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白黨的后勤就一個字,屑,家門口打仗能糧草不足)
“白黨的后勤能力啊......”張弛心中苦笑,回憶起那一段戰史:
為了緩解前線補給壓力,遠征軍被迫改攻松山,以縮短運輸線路。(打下松山,到騰沖前線的補給路線就不用翻越百花嶺,可以走原來滇緬公路舊道)
于是龍陵、松山方向的國軍由拖延防御轉為全面進攻。
可惜,由于此前攻騰沖時已經耗盡大量彈藥,后勤補給線又薄弱得如同紙糊,一切變得舉步維艱。
糧食、彈藥二者難以兼顧,運糧食就運不了彈藥,運彈藥就運不了糧食。
最終導致對松山的進攻倉促無備,炮火不足,只能靠血肉拼殺。
那一場“松山百日血戰”,71軍新28師、新8軍82師、榮1師輪番上陣,鮮血浸透了每一寸山坡。張弛閉上眼睛,仿佛能聽見歷史中那一聲聲凄厲的吶喊,以及每一次沖鋒倒下的身影。
現在,滇西戰局已經進入關鍵階段,但后勤問題仍是懸在頭頂的利劍。
即便他手中擁有c-47運輸機和部分轟炸機,但是純靠空投也不可能解決滇西遠征軍20萬大軍的糧彈需求。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