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與南洋大學如今明爭暗斗,都想做南洋第一的華人大學。
為爭奪教師資源,開出的薪水與待遇早已超出戰前尋常學校三倍不止。
然而世上優秀的華人教師就那么多,南洋本地早已所剩無幾,海外渠道又不穩定。
于是兩所大學只能一邊嘗試聘請外籍教師,一邊將目光投向北方那所仍在戰火中堅守的象牙塔——西南聯大。
那么多的教授、學生,他們眼饞啊。
為了體現求賢若渴的姿態,本來應該是張弛本人抽空北上跑一趟的。
可由于向滇系、桂系提供軍火這件事,如今安民軍與山城當局的關系日趨緊張,張弛若親自北上,只怕政治意味太濃,反而引起反彈。
權衡之下,陳老大這個“民間代表”最為合適。
作為教育家,他在南洋早年創辦了南洋華僑師范學校、南洋華僑中學、集美農林學校、集美女子學校等多所學府,在民國內還籌辦了廈門大學。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論在民國教育界的聲望、人脈,南洋無出其右者,山城的那位更是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加害于他。
因此,陳老大主動請纓北上,以民間的名義,組織了一個30多人的北上慰問團。
幾人正說著,禮堂大門處響起一陣咔嚓咔嚓的快門聲,幾名南洋通訊社的記者蜂擁而入。
張弛微笑著擺手:“讓記者們多拍些,多拍些。”
攝影燈閃個不停,整個會場一時熱鬧非凡。
人群中,不知是誰高喊一聲:“敬陳先生,一路順風!”
宴會廳中頓時響起陣陣掌聲。
滇省春城,西南聯大臨時校舍外。
山風微涼,陳老大一行人剛在禮堂前下車,就看見幾位老教授站在臺階上等候,身著深灰色長衫,臉上皆帶笑意。
“陳先生,您終于來了。”梅校長迎上前,緊緊握住陳老大的手,“自從接到電報,我們便日日期盼。”
“梅校長客氣了。”陳老大熱情回應,一邊寒暄,一邊掃視這座簡樸校園。
瓦片屋頂、泥濘小路、風中飄搖的黑板報...這一切,令他一時間感慨萬千。
4年前的民國28年,陳老大曾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訪問民國,期間曾到滇省春城考察西南聯大,與梅校長會面,商討華僑助學事宜。
那時候的西南聯大校園就是如此簡陋、破敗。
白黨連軍隊的薪水都無法及時發放,更是顧不上這些撤退到后方的大學。
有感于民國教育界的困難,于是陳老大領導的“南洋華僑籌賑總會”多次向西南聯大捐款,資助貧困學生和學校運轉。
清華梅校長、南開張校長等人在日記中多次提到華僑捐款的感激之情。
如今陳老大打著慰問團的旗號,再次來訪,聯大的頭頭腦腦們,自然要好好設宴款待。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