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款待北上而來的南洋華僑待慰問團,聯大特意在校內食堂設了一桌接風酒席。
雖不華麗,但木質圓桌布置整齊,桌上擺著幾盤清炒土豆絲、臘肉蒸豆腐、腌菜炒雞蛋,外加兩壺自釀的米酒,唯一壓軸的是一道油汪汪、紅亮亮的紅燒肉。
“后方條件緊張,多有怠慢,還望包涵啊。”梅校長謙遜地說道。
“哪里哪里。”陳老大拱手笑道,“說句不好聽的,菜越寒酸越好。不然前方吃緊,后方緊吃,那才叫混賬。”
說著,陳老大就想起了民國28那次,他擔任南僑總會主席,組織慰勞團回國考察抗戰情況,旨在向南洋華僑們匯報國內抗戰實情,并監督捐款使用。
結果在山城,他收到了白黨高層的盛宴款待,而且是多次,事后他在日記里記載“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專車接送、儀仗隊、樂隊俱全,排場極大。
只一次宴會就耗資8萬銀元,陳老大的他當場質問:“前線官兵還在浴血奮戰、食不果腹,這些善款都是南洋華僑節衣縮食捐款而來,就被這么鋪張浪費了?”
最終雙方不歡而散,山城那位從此就記恨上了陳老大。
而之前在密支那的歡送會上,張弛設下的酒宴雖然豐盛,但陳老大認為既然已經趕跑了鬼子,為了慶祝倒也正常。
陳老大這針對白黨含沙射影的一番話逗得席上眾人哈哈大笑,連一向嚴肅的張校長也嘴角上揚:“陳先生這番話,倒真讓我們心里舒坦。”
看到幾位面露菜色的教授對著那盤紅燒肉直咽口水,陳老大也是感嘆聯大條件之艱苦,趕忙揮手:
“開席、開席...”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逐漸放松。
梅校長、張校長頻頻嘆氣。
“哦?學校有難處?”陳老大放下筷子,神情一凜。
張校長率先道:“說起來,如今最大的問題,不在前線,而在這校園之內。”
陳老大用開玩笑的口吻道:“如有需要,盡管開口。我陳某人別的不多,臭錢還是有兩個的。”
眾人面面相覷,似乎不知該如何開口。
終于,梅校長輕聲說道:“還不是山城那邊,搞什么‘十萬青年十萬軍’,又是口號又是動員。搞得我們這些教書匠,一個頭兩個大。”
“他們要來校園里直接抓學生充壯丁?”陳老大皺起眉頭。
“那倒不是直接抓人。”張校長冷哼一聲,“可他們煽動起來可厲害,臺上講‘保家衛國’、‘知識報國’,臺下學生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扔了書本上戰場。我們攔都攔不住。”
隨著鬼子發動‘一號作戰’,國軍損失慘重。
再加上安民軍在南洋不斷攻城略地的亮眼表現,山城那位這次不僅喊出了‘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更是推出了‘大計劃’,要整訓50個鷹械師,百萬強軍。
尤其是隨著合眾國承諾提供足夠的各類重武器后,白黨更需要足夠的知識青年去操作那些飛機、坦克、大炮。
讓國軍自己慢慢培養、教育,那些軍頭當然不愿意。于是他們就把主意打到了校園里的中學生、大學生們的頭上。
一旁南開來的教務長更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