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長嘆一聲,語氣中充滿了消極和無奈:“因為我們這個村子,雖然日子過得富足,吃喝不愁,生計也無需擔憂,可大家卻覺得生活毫無樂趣。全村上下,除了每日例行的勞作,再沒有別的興趣愛好,生活也毫無意義可言。”
“原來如此。”唐三藏師徒幾人聽后,心中都有些感慨。這是他們取經路上首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路走來,所見的百姓,要么每日為生計辛苦奔波,要么受妖怪威脅,要么被惡劣天象所困,生活充滿了艱辛與無奈。唯有車遲的百姓,衣食無憂,生活安穩,沒有這些煩惱。而這無興村,卻與他們以往所見大不相同,著實令人意外。
“為何會如此無興呢?”豬八戒再次站了出來,主動發問,“既然吃喝不愁,為何不追求些更高層次的東西?”
“人生在世,并非只有吃喝二字,理應有更多的追求才是。”豬八戒接著說道,眼神中透著一絲認真。
“那我們究竟該追求些什么呢?”村民們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問道。他們身上既有消極的情緒,又隱隱帶著一絲期待,似乎在等待著唐三藏師徒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還沒等唐三藏這位高僧開口,豬八戒便搶先說道:“你們既無吃喝之憂,那自然應當追求些更高層次的東西。比如,讓更多的人吃得飽、穿得暖,讓世間變得更加美好。”
然而,豬八戒的這番回答,卻讓無興村的村民們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他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在那悠悠歲月中,一段奇異的經歷悄然展開。
眾人皆不知曉,這幾年間,豬八戒在車遲國竟有了別樣的際遇。他加入了“大同社”,整日里穿梭于大街小巷,不遺余力地傳播著大同社的理念。日子一長,他自己也對這理念深信不疑,滿心都是對大同世界的憧憬。
五年時光匆匆而過,豬八戒逢人便講:“這世間本應人人平等,天下大同才是正道……”他為了這心中的理想四處奔波,樂此不疲。
一日,豬八戒正說得興起,唐三藏卻趕忙上前制止:“八戒,休要胡言亂語。”
此時,無興村的村民們將唐三藏師徒團團圍住,目光中滿是期待,都在等著唐三藏開口。而唐三藏師徒卻隱隱覺得這村子透著一股詭異的氣息。
從表面上看,這村子似乎豐衣足食,可村民們卻個個消極怠惰,仿佛對生活失去了追求。
這著實令人費解。師徒幾人環顧四周,村子里沒有富麗堂皇的建筑,但糧倉卻堆得滿滿當當。更奇怪的是,不見有人在田間勞作,村民們卻衣食無憂。
沙悟凈輕輕扯了扯唐三藏的衣角,輕聲說道:“師父,此村物質條件雖充足,但村民們內心空虛。弟子覺得,或許可將佛法傳授于他們,以解其心頭之惑。”
沙悟凈在車遲國這幾年,經歷頗為獨特。他一方面在各大醫館做護工,以凡人之軀目睹了無數生死離別,心中對生命多了幾分敬畏;另一方面,他又不像豬八戒那般,加入了“大同社”,還對車遲國盛行的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理念深信不疑。所以,沙悟凈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佛門弟子。
“阿彌陀佛。”唐三藏久違地念了一聲佛號。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一心向佛、心懷蒼生的高僧模樣。
只見他雙手合十,朝著周圍的村民們深深鞠了一躬,說道:“貧僧乃是從東土大唐而來,歷經千辛萬苦前往西天取經,如今功德圓滿,正欲歸去。若諸位有意,貧僧愿將大乘佛法傳授于諸位,或許能排解諸位心中的空虛。”
話音剛落,一位老人滿臉疑惑地問道:“為何說是‘或許可排解’?這大乘佛法難道不能徹底解決我們的問題嗎?”
唐三藏微微一笑,說道:“佛法雖妙,但世間之事并非僅靠佛法便能解決。諸位不妨去探索世間的諸多奧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和追求。向西而行,有一國度名為車遲,那里的人們精神富足,即便沒有佛法,也能達到那般境界。”
“所以,貧僧也不敢斷言,這大乘佛法就是世間唯一的精神良藥。”唐三藏發自肺腑地說道。這是他在車遲國生活幾年后的深刻體會。
在車遲國的這幾年里,唐三藏從未見過任何與佛法相關的東西。然而,車遲國的人民卻生活得十分快樂,精神世界也無比充實。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即將成佛的唐三藏也不得不承認,大乘佛法雖能濟世度人,但并非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