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轉醒后,略微感受了一下自身的進境,心中滿是欣喜。隨后,他直起身來,朝著元始天尊深深鞠了一躬,鄭重而認真地說道:“弟子林楠,感謝祖師講道之恩!”
元始天尊微微頷首,面容平靜如水,威嚴盡顯。他輕聲說道:“既然已得大道,便就此歸去吧。”
元始天尊并未與林楠過多交談,林楠也不以為意。事實上,在三位道祖之中,也只有上清靈寶天尊曾與他多說了幾句話。
太上與元始二位尊者,雖言語間不常顯山露水,但他們所傳下的道法恩澤,卻是實實在在,不容置疑。這無疑是對林楠身份的一種隱晦而深刻的認可。
“弟子告退。”林楠心中銘記這份恩情,再次恭敬行禮后,轉身緩緩退出彌羅宮。
踏出宮門,他置身于玉清圣境之中,四周彌漫著天外天獨有的充沛始氣,不禁心生感慨。
若能在此地長久修行,頭頂那股始氣演化的速度,定會如虎添翼,迅速提升。
然而,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性格迥異,前者威嚴莊重,不如后者那般平易近人。因此,林楠雖心有向往,卻也不敢輕易提出更多要求。
“罷了,如今能在此聆聽天尊講道,已是莫大的機緣。人世間,不知已過去多少歲月。”林楠心中暗自思量,并未過分留戀這仙境般的環境。畢竟,對他而言,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等待著他去完成。
“此番重返人間,定要將人道中心徹底轉移,讓佛門大興的幻想化為泡影。”林楠心中已有了決斷,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壓清天,踏上了歸途。
人間,大唐。
時光荏苒,自呂洞賓在長安城上空,以獅子吼斥責李唐“欺世盜名”以來,已悄然過去了兩年。
這兩年間,呂洞賓的言辭如春風化雨,傳遍了整個大唐。即便是唐皇李世民想要封鎖消息,也是徒勞無功。
他們始終無法尋得呂洞賓的蹤跡,更無法與其正面交流。
與此同時,大唐從車遲求來的“神物”,產量也進一步下滑。盡管這些農作物的產量仍高于以往的本土作物,但民間卻已是怨聲載道。
百姓們對唐皇李世民及大唐朝廷的不滿日益加深,怨氣彌漫。農作物產量的逐年下降,與朝廷的賦稅、民間地主的佃租卻并未相應減少,反而讓農民們辛苦種植的產物,到手越來越少。這導致了朝廷依舊富庶,而民間百姓卻生活困苦,怨氣沖天。
在這般背景下,方翰與陳茂生二人,正竭盡全力地推動著他們的計劃。
大同會在這兩年間,趁著大唐百姓怨聲載道之際,迅速崛起,發展勢頭迅猛。其“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理念,如一股清流,在民間迅速傳播開來。
要知道,大唐明面上雖未明確劃分階層,但士農工商之間,卻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