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郡。
山陰城內城外都是人,密密麻麻的,不止三十萬之眾,四面八方還有更多的流民涌來。
天師道多年的布局,終于在這一刻起到了作用。
在晉室和天師道之間,三吳八郡的百姓選擇了天師道。
只是孫恩在聽到劉牢之后,語氣又變了,不再提取司馬氏而代之,而是想以錢塘江為界,割據三吳。
但前方的敗報一封接著一封傳來。
“報將軍,陸瑰為劉敬宣攻破,吳興為謝琰攻破,許允之兵敗被俘,丘尫逃竄入海……兩軍皆直奔會稽而來!”
“怎來的如此之快!”孫恩大驚失色。
劉牢之威名赫赫,淝水一戰,七萬北府軍大破八十五萬氐秦大軍,孫恩麾下的三十多萬人,連軍都算不上。
倉促之間,內部也沒建立有效的管理,只是烏泱泱的聚集在一起。
“報——劉牢之先鋒劉敬宣、劉裕部渡過錢塘江,直奔山陰而來!”
形勢越發不利。
北府快如閃電,摧枯拉朽,聲勢駭人。
“有山陰城在手,麾下三十萬之眾,劉牢之遠來疲憊,足可一戰!只須拖延兩三月,晉室便會自亂。”盧循一力主戰。
不是他狂妄,而是經過仔細的思索。
只要東面拖住了北府軍主力,西面的桓氏家族一定會趁虛而入。
到時候朝廷自顧不暇,必定會調回劉牢之。
只是孫恩惶惶不可終日,對上劉牢之沒有半點信心。
本來還想依托陸瑰、丘尫、許允之這些豪強抵擋北府軍,但半個月不到,就灰飛煙滅了,還傳出一個人追殺千人聞所未聞之事,在道眾間風傳,進一步加劇了對北府軍的恐懼。
孫恩還沒來得及整合麾下的道眾。
“北府軍連戰連捷,氣勢如虹,劉牢之勇猛無敵,麾下猛將如云,屬下以為不可力敵,當暫避其鋒,若是困守山陰,便是陷入死地,我軍不傷亡慘重,桓氏絕不會出兵!”
徐道覆說出其中關鍵。
桓氏不是什么善茬,都想坐收漁翁之利,不等到天師道和北府軍耗盡最后一滴血,絕不會輕易出兵。
眼下這種局面,最大的可能是天師道先耗盡最后一滴血,而北府軍只是擦破一點皮而已。
原因無他,東吳三郡敗的太快了,讓天師道措手不及,氣勢被完全壓住了。
想要將三十多萬人變成軍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天師道擅長蠱惑人心,卻不善管理內部,至今都沒有一個框架。
孫恩自號征東將軍,氣勢上就弱了幾分,連當年殺入皇宮的盧悚都知道給自己加一個“大道祭酒”……
“那現在該怎么辦?”孫恩不想打,也不敢打。
徐道覆道:“當攜青壯渡海,晉室水軍皆滅,奈何不了我等,我軍水軍可來去自如,東南沿海,避實擊虛,消耗北府軍,不出兩年,北府軍便會師老兵疲,再揮軍反攻,一戰而定乾坤!”
天師道的水軍不僅可以在長江上航行,還占據了制海權,在海島上經營了多年。
拿下會稽后,更是繳獲了五十多艘士族門閥的樓船,實力劇增。
北府軍野戰無敵,但在海上則是天師道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