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要放棄繁華的會稽,孫恩又有些舍不得,他還準備以此為都城,重建吳國,再續孫吳榮光……
徐道覆再勸:“我觀劉牢之此人,反復無常,必不為士族高門所喜,不用我們出手,士族高門亦不會放過他。”
劉牢之背叛王恭,成了他一生的污點。
此前王恭還拜他為兄。
只是因為天師道起兵,朝廷不得不再次重用他。
“其三,三吳八郡毀于戰火,晉室根基已斷,司馬氏氣數已盡,必有人取而代之,誰能隱忍到最后,誰便可坐收漁利,將軍欲成大事,切不可自誤。”
徐道覆娓娓而談,已經成了天師道的智囊。
每一條建議都切中當下時局之要害,令人不得不信服。
盧循道:“北府軍前鋒已經渡過錢塘江,三十萬人馬難以速退……”
徐道覆早就胸有成竹,“北府軍最是貪婪,可將財貨子女散在路上,北府軍一心爭搶,自然無心追趕,形勢急迫,是守是走,將軍速速決斷。”
守也罷,走也罷,都有一線生機。
最愚蠢的就是什么都不做,遲疑不決,等北府軍殺上門來。
“走!”孫恩實在沒有勇氣與劉牢之大戰……
吳興。
劉道規本以為會是一場苦戰,沒想到孫恩竟然跑了。
跑的如此堅決,沒有半點猶豫,連山陰這座雄城都不要了。
而這時三吳八郡都在流傳劉裕的勇名,一人在吳郡追殺千人,名震江左,劉道規在吳興以少勝多,擊破丘尪和許允之聯軍,聲名鵲起,名聲也跟著響亮起來。
被好事之人吹成了北府“雙璧”。
魏晉之世,士族之間互相吹捧,天花亂墜。
王恭被人吹成“濯濯如春月柳’,殷仲堪被吹捧“有統軍治國之才”……
相對于士族,劉裕和劉道規的“雙璧”并不算什么,畢竟是實打實的戰功,還是北府軍內部流出的……
各路人馬紛紛南下,爭奪妖賊留下的財貨和子女,就連很多沒有從賊的百姓也受到了牽連,被北府軍一擁而入,燒了村寨,奪人妻女,三吳之地,哀嚎遍野……
天師道雖然退了,但三吳八郡也廢了。
地里成熟的莊稼無人收割,比起辛苦收割莊稼,北府諸部士卒更愿意搶奪財貨和子女。
甚至有幾部人馬因爭搶財物,自相殘殺。
如果這個時候孫恩有膽量反攻,北府軍只怕將重蹈臨漳之戰的覆轍。
劉道規忽然發現一個問題,北府軍也并非鐵板一塊,戰力參差不齊,強的是劉牢之和孫無終兩部,其他人一言難盡。
“參軍……”檀祇和劉遵等人目光灼灼。
也想加入劫掠的隊伍之中。
劉道規也不好攔阻,財貨就堆積在道路上,總不能讓士卒們眼睜睜的看著,“去吧……”
士卒們一聲歡呼,紛紛南下。
身邊只有劉懷慎無動于衷,“天師道退守海島,堪稱妙計,休養生息,訓練精銳,他日卷土重來,危害更大。”
劉道規道:“水來土掩,兵來將擋,何必杞人憂天,再說,該擔憂的是建康城中的士族高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