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鶴道:“這是鹽瀆私鹽販子名錄和籍貫,你或許有用得著的地方,算是我袁家的一番心意。”
劉道規大喜,若能掌握私鹽販子的名錄,便是掌握了售賣渠道。
以后鹽瀆的鹽場在誰手上不重要,沒有這些鹽販,鹽就賣不出去!
這份名錄來的太是時候了。
劉毅不能給司馬元顯帶來足夠的利益,他的價值也就沒了,而鹽瀆的鹽賣不出去,瑯琊的鹽利就會大增。
袁鶴不聲不響,卻一直在暗中觀察著形勢的發展。
“多謝!”劉道規手上的籌碼再增加一分。
回到公廨,立即將名錄交給孟廣之,讓他帶人去摸查確認。
沒過兩日,劉毅又派人來請劉道規見面一敘。
劉道規還是置若罔聞,現在跟劉毅私會,傳到桓弘耳中,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他們斗他們斗,劉道規只等蘭陵那邊的錢和人到位,然后暗中整合軍戶。
不過劉毅卻陰魂不散,見不到面,便派人送來一封信。
“這廝還有完沒完?”劉道規佩服他厚臉皮。
自從他跟戴耆之聯手對付自己的時候,兩邊的關系其實圖窮匕見了,根本沒有談的余地,更不可能聯手。
罵歸罵,還是拆開了信箋。
信上言辭恭敬了不少,先是一頓馬屁,快將劉裕和劉道規吹成衛青霍去病了,說是大漲劉氏的臉面,讓他也“與有榮焉”。
后面話鋒一轉,說桓玄未得朝廷詔令,擅自起兵,攻打荊州,乃大逆不道之舉,師出無名,定一事無成,不日即將敗亡。
桓弘的征虜將軍之位亦岌岌可危,只要劉道規愿意助他一臂之力,掀翻桓弘,到時候他坐上征虜將軍之位,定會向司馬元顯推舉劉道規為青州刺史。
最后還大力夸贊了司馬元顯一番,說他是天縱奇才,定能中興晉室……
“這廝真敢開口,推舉我為青州刺史,也不知他有沒有這么大的能耐。”
劉道規忍不住笑了起來,征虜將軍三品高官,實權在握,青州刺史卻是虛職,有名無分……
司馬元顯的確有些能耐,但更多的是在內斗上,而非治國上。
晉室這鳥樣,竟然還想著中興……
不過劉毅竟然看上了桓弘的征虜將軍之位,還真是敢做敢想。
劉懷慎看完信后道:“如此看來,桓弘與劉毅水火不容!”
“司馬元顯提拔他為記室掾,正是為了針對桓弘,桓弘早就欲除之而后快,那我就添一把火,將此信交給桓弘!”
劉懷慎眉頭一挑,“此非君子所為,而且這些字跡彎彎扭扭,有諸多涂抹痕跡,交上去,桓弘未必會信,反而猜忌我們……”
劉毅送信過來,也做了些手段。
當年曹操有這種手段離間韓遂和馬超。
鐘會寫假信離間全懌和諸葛誕,致使壽春內訌,全懌開城投降司馬昭。
劉道規仔細瀏覽信箋,果然很多關鍵之處語焉不詳、涂涂抹抹,很容易產生歧義,桓弘也是一個擅長猜忌之人,這封信送上去,只會適得其反。
“他娘的,劉毅這是算計到我頭上來了,他們蠢蠢欲動,咱們以不動應萬動,以不變應萬變!”
若不是劉懷慎提醒,劉道規險些著了道。
這些陰謀詭計并非自己的強項,還是謹慎一些為妙,遂取來燈火,一燒了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