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漢平原上決戰,桓玄心中沒底。
這一戰關乎桓家的未來,容不得半點失誤,一旦戰敗,桓玄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人氣和聲望,便會煙消云散。
而建康的司馬元顯也在虎視眈眈。
這一戰桓玄出兵,最大的問題便是沒有得到朝廷的支持,名不正言不順。
打贏了還好說,戰敗了便會遭到東西兩面的夾擊。
司馬元顯當初升他為江州刺史,而不是荊州刺史,原因便在此。
卞范之笑道:“楊佺期悍勇,利在速戰,我軍糧草充足,利在不戰!”
“不戰?”桓玄眼中亮起一團精光……
荊州江陵。
楊佺期雖然只有八千步騎,但其中騎兵有兩千之眾,剩下六千皆是甲士。
隨行的還有兩萬余南雍州的青壯。
如此一來對后勤壓力極大。
一開始楊佺期認為江陵是桓氏故地,人心皆在桓玄身上,讓殷仲堪放棄江陵,率眾退至襄陽,堅壁清野。
但殷仲堪舍不得荊州,勸楊佺期南下。
楊佺期顧及知遇之恩,也就同意了。
“今日糧食為何少了一半?”
“我等為殷侯賣命,難道連一口吃的都舍不得嗎?”
士卒們的抱怨聲驚動了巡查的楊佺期。
楊佺期皺眉問道:“怎么回事?”
其兄楊廣道:“荊州糧食都儲存在巴陵,為桓玄所得,江陵城中并無多少。”
“什么?”楊佺期目瞪口呆。
殷仲堪明知道江陵城中無糧,卻一直隱瞞,還騙他說收集了不少,已有儲備,讓他放心大膽來援,吃喝絕不是問題……
楊佺期真就信了,率軍前來,準備在江漢平原上憑借騎兵優勢與桓玄決戰……
“殷侯誤我,此戰必敗……”楊佺期氣的翻白眼。
沒有糧食,再精銳的士卒也沒了戰力。
楊思平勸道:“桓玄大軍方至馬頭,裹足不前,現在退回襄陽還來得及!”
殷仲堪實在太不靠譜了,這種盟友讓楊氏三兄弟心中沒底。
楊佺期回望身后的士卒,精甲耀日,殺氣騰騰,心中實在不愿錯過這個機會,“我若退兵,荊州必為桓玄所得,屆時其合豫、江、荊三州之力,我等必死無葬身之地,且南雍州人心亦在桓氏,我等一退,軍心立即崩潰,當此之時,唯有決死一戰!”
開弓沒有回頭箭,長江中上游被桓溫經營的幾十年,遍地都是他們的故舊。
楊佺期要么不來,來了就不能后退。
事到如今,只能往前沖,或許還有一些贏面。
楊廣恨聲道:“豎子不足以之謀,殷仲堪徒有其表,蠢如鹿豕,累及我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