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路上的敵人,絕不止對面的慕容隆慕容紹,還有來自身后的明槍暗箭,南渡的這八十年來,只要是北伐之人都沒有什么好下場,必須做長遠的打算。
眼下形勢,還是以保存實力為上,然后再以最小代價贏得勝利……
剛回平陽城,徐長命就帶著人前來稟報,“參軍,高校尉回來!”
“哦?現在何處?”
高珣去年年底派去吳興招募水軍,都已經快五個月了。
“已至氶城!”
“來的正是時候,我們去見他!”劉道規從不拖泥帶水。
風風火火趕到氶城,高珣率九百余眾出城迎接。
都是二十左右的青壯,龍精虎猛。
劉道規還認出幾張熟悉的面孔,是當初駕駛火筏沖向妖賊樓船的勇士,“你能來的正好,可助我破賊!”
“我等性命皆參軍所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一二十五六的漢子滿臉激動之色。
其他人也跟著道:“參軍在吳興開墾出來的田地,養活了不知多吳興百姓,我等奉家鄉父老之命,前來助參軍一臂之力!”
“諸位有心了!”劉道規心中一暖。
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這些人就慷慨相助,不惜以死相報。
比起士族高門的背信棄義和各種爾虞我詐,這些來自底層的人,才是華夏真正的希望。
唯一有些失望的是這九百人馬有些少,只夠裝一艘樓船,遠遠不夠水軍的規模。
“道則恕罪,這九百三吳子弟,是我精挑細選而來,都上過陣,殺過妖賊的,上山下水,無所不能,且都是受過你恩惠之人,無一人強迫。”高珣臉都瘦變了形,不過也更有精神了,
“高兄辛苦了,有水軍之助,此戰必勝!”劉道規心中的那一絲失望盡去,這年頭忠心比什么都重要。
這些吳興子弟差不多是自己的部曲。
“愿為參軍死戰!”
眾人望向劉道規的眼神中帶著尊崇。
江東子弟,當年在孫武、項羽、孫堅、孫策手上,縱橫天下。
南渡之初,吳興周玘帶著吳興子弟三定江南,穩住了司馬家江山。
三十年前,沈勁率五百吳興子弟協防洛陽,多次以少勝多,擊退慕容恪的進攻,在內無糧草外無援軍情況下,堅守兩年之久!
兵貴精而不貴多,有這九百吳興子弟,便能掌控泗水。
泗水貫穿兗徐二州,加上其他水系,水軍大有用武之地,能極大抵消燕國騎兵的優勢。
還有一項優勢,那就是燕軍不知道這九百水軍的到來!
這就像一把藏在鞘中的利劍,關鍵時候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唯一的不足之處在于泗水、桓公瀆、潁水等運河多年沒有疏浚,很多地方泥沙淤堵,河道變窄變淺,走不了樓船。
不過,小一些漕船、中翼、小翼斗艦可以暢通無阻。
劉道規當即派人聯絡李大目,讓他率水軍至下邳集結。
下邳坐落在泗水下游,溯流而上,直通高平、任城、山陽諸郡。
劉道規當即升劉鐘為水軍督護,讓他帶著吳興子弟趕去適應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