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緊急,沒時間給他們操練,劉道貴一向的原則是以戰養戰,以戰練兵,妖賊肆虐三吳八郡,吳興子弟早就經過了兵火的淬煉。
這年頭能活下來的,沒有一個是懦弱之人。
眾人散去,正事安排妥當,高珣找上劉道規:“還有一事。”
“何事?”
“南方妖賊卷土重來,連續攻打句章、海鹽、滬瀆、浹口諸地,吳郡太守袁崧力戰陣亡。”
“袁太守陣亡了?”劉道規惋惜不已。
當初在錢塘江與妖賊對壘,袁崧積極籌備糧草,讓北府軍無后顧之憂,是個忠厚長者,沒想到下場凄慘。
如今看來,妖賊除了自己兄弟二人手上吃過虧,基本戰無不勝。
“袁太守陣亡,豈不是吳郡要失守?”劉道規很快就意識到形勢的嚴重性。
會稽失守,妖賊最多也就割據一方而已。
但吳郡連接晉陵郡,往東跨一腳就是京口和廣陵……
不過高珣眼神卻怪異起來,“吳郡沒有失守,你兄長劉寄奴先是在句章以區區幾百人擋住了數萬妖賊的進攻,爾后在海鹽屢次擊敗孫恩。”
妖賊并非烏合之眾,這一點從他們的戰績就能看出來。
劉裕以區區數百人擋住了數萬妖賊的進攻,簡直如有神助,不過這事也不算太出奇,當初在吳郡,他一人追砍千余眾……
“你兄弟二人現在了不得,一南一北,名震江左,連朝廷都開始重視你們了。”
“這似乎……不是什么好事吧……”劉道規苦笑。
悶聲才能發大財,一介寒門被朝廷盯上,以士族高門的德性,還不知道以后會有多少明刀暗箭。
前兩月,王愉一封又一封調令送來,讓自己率軍回去,明擺著是要對付自己。
高珣道:“那就要看形勢如何發展,朝廷扶持高雅之,不堪重用,遲早會扶持你兄弟二人。”
劉道規反問:“難道朝廷就不怕我們彭城劉氏崛起?劉都督聲勢更大?”
高珣望著劉道規,“朝廷現在還管得了這些么?桓玄在荊州厲兵秣馬,三番五次索要揚州刺史之位,如果妖賊不能快速平定,便是東西夾擊建康的格局。”
揚州涵蓋廣陵、京口,以及三吳八郡。
桓玄這不是要揚州刺史,而是逼司馬家交出命根子,是變相的逼司馬家退位……
他當了揚州刺史,京口、廣陵就在他的治下。
此前的揚州刺史不是王導、王敦、庾冰,便是桓溫、桓沖、謝安,都是獨領一代風騷的人物。
揚州刺史可以說是權臣的最后一步,謝安主動交出權柄后,揚州刺史由司馬道子兼任。
劉牢之雖是北府都督,但只有都督北府諸軍的軍事權,而無治權。
桓玄拿到揚州刺史,以桓家的地位權勢,劉牢之必然靠邊站。
離開廣陵的這三個月,南面形勢越發惡劣了。
妖賊和桓玄互為奧援,不管他們有沒有暗中結盟,在戰略上卻是互相配合,司馬家還不知能挺多長時間。
“朝廷要怎么弄,那是朝廷的事,眼下我只管打贏這一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