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的人也有其長處,對朝廷行事作風了如指掌。
“屬下敢保證,此次最少是名號將軍,或能開府!”戴耆之拍著胸脯。
“那就借汝吉言。”劉道規沒太當一回事。
有沒有朝廷的詔令,自己都一躍成為淮泗最大的勢力。
給朝廷面子,還上一道請功的詔令,若是不給,自封一個鎮北將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今朝廷早就自顧不暇了。
巡視了泗水北岸、西岸的防御后,劉道規返回平陽城。
正好遇到從廣陵趕來的劉懷慎。
“莫非南面出了什么事?”劉道規一見他這張不茍言笑的臉,就感覺不太妙。
劉懷慎語氣平緩,“的確出了大事,你兄長在蒜山,僅憑千余人馬,就擊潰了孫恩的十萬妖賊,保全了京口!”
千余人,擊敗十萬妖賊。
劉道規和劉遵都睜大眼睛,難以置信。
要知道妖賊此前除了在劉道規劉裕手上吃過虧,幾次重創北府軍,一路橫掃三吳八郡,并非烏合之眾。
相反,孫恩進退有度,從不戀戰,也從未在戰略上犯過錯誤。
一千人就正面擊潰十萬妖賊……
劉道規一萬人馬擊潰七八萬燕軍的功績有些不值一提了……
這等輝煌戰績,古今罕有了。
這種喜事,劉懷慎還是一張石頭上,沒有任何表情……
“不對,劉牢之手握兩萬北府精銳,他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妖賊進攻京口?”劉道規很快就反應過來。
這場大戰里面有很多蹊蹺之處。
朝廷沒管,劉牢之竟然也不管,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自從當上了北府都督之后,各種迷之操作,既不為將來打算,也沒給自己準備后路。
劉懷慎道:“劉都督……私心太重,此次蒜山之戰,上至北府諸將,下至士卒,都對他怨聲載道,對你兄長稱贊不已。”
劉牢之身為北府都督,還是彭城劉氏,坐視妖賊攻打京口,實在說不過去了,
也就不怪別人對他離心離德。
而他舍棄的東西,逐漸轉嫁在劉裕身上。
北府軍本來就是一個聯盟,誰的威望高,戰功大,誰就是領頭羊,劉牢之成為北府首將,也是當年一次次血戰打出來的。
但這一次按兵不動,將他之前積累的聲望敗光了大半。
“劉都督乃當世猛將,偏偏要去跟朝廷勾心斗角,這不是本末倒置么?”劉道規嘆了一聲。
劉牢之勇冠三軍,名震天下,如果一心一意的殺敵、北伐,成就絕不會小。
但人有時候就這么迷糊。
劉懷慎不愿再談論這個話題,“你在北面擊潰十萬燕軍,京口廣陵父老與有榮焉,如今你兄弟二人算是威震江左了,在北府軍中地位,直追劉都督,很多北府老卒都暗中歸心,找上我的門路了。”
北府士卒的舉動再正常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