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受到損害的不僅是王愉,還有劉牢之,劉牢之的兵權也被分走一部分。
還有劉道規的彭城太守,本就是沖著劉牢之來的。
彭城是劉牢之的根基,上一任彭城太守正是劉牢之。
司馬元顯此舉是想加劇劉牢之與劉裕劉道規兄弟的對抗,以達到分化北府軍的目的。
“既然無異議,諸位且看下一議。”司馬元顯揮手,幾名千嬌百媚的侍女入內,手中托著金盤,盤內放著一道文牒。
一步三晃的將文牒呈放在幾人的案上。
幾人還沒有打開看,張法順起身,朝司馬元顯拱手下拜,“近日有麒麟現于蔣山,此乃祥瑞,又逢擊退妖賊,皆世子治理有方,用人得當,如今瑯琊王身體欠佳,不如轉封會稽王。”
司馬元顯至今還是瑯琊世子,缺少名分。
既然手握大權,自不甘人下,就算他安于現狀,手下的這些人也想向前走一步。
其父司馬道子嗜酒如命,人稱“酒醉相王”,早就不問朝事了,如同隱居一般。
“這如何使得?汝等不是置我于火上靠?”司馬元顯連連甩手,但一雙眼睛卻在眾人臉上掃來掃去。
在座的有太原王氏、瑯琊王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連桓謙都在場,江左高門全都到齊。
得到他們的支持,司馬元顯的瑯琊王也就到手了。
當然,這只是一次試探。
瑯琊王在晉室地位超然,晉元帝司馬睿沒有南渡之前,便是瑯琊王,晉室第二位皇帝司馬紹未登基前,也是瑯琊王。
還有晉康帝司馬岳、簡文帝司馬昱,都是先為瑯琊王,再登基為帝。
“世子英明神武,治國有方,江左百姓賴之以安,當進瑯琊王、驃騎大將軍!”王愉最擅長見風使舵。
其他王謐、謝重、桓謙等人也紛紛附和,“天下不可一日無世子,既有祥瑞現世,合當進位為王!”
“世子若是推脫,便是棄江山社稷于不顧!”
各種阿諛奉承的話滾滾而來,司馬元顯一臉勉為其難的樣子,“既然諸位如此抬舉,某卻之不恭……”
平陽城。
“建威將軍,彭城太守,以后這淮泗就是咱們的了!”劉遵笑的合不攏嘴。
朝廷難得大度一次,給的都是實職。
尤其是彭城太守,至關重要,整個淮泗的核心就在彭城,北方流民南下,首當其沖的便是此地,人口不下十萬。
彭城也是淮北第一大城。
劉道規心花怒放,但戴耆之卻拱手道:“將軍萬不可接受彭城太守,當推辭之,還要上奏劉都督!”
劉遵一聽就炸了,“憑什么,彭城又不是劉牢之的!”
劉道規卻是心中一動,雖然不怎么精通陰謀詭計,在這方面比不上戴耆之,但朝廷的意圖,還是知道的。
這明顯是在拱火,彭城一直都是劉牢之的根基。
太元九年(384年),劉牢之跟著謝玄北伐,攻占譙郡,派手下親信戴寶率兵鎮守,隨后晉升為龍驤將軍、彭城太守。
在此經營十余年。
劉牢之雖然現在不是彭城太守,但其勢力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