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雖千萬人,吾往矣!”
劉道規以北伐起家,方才走到今日,不可能半途放棄,北伐才是最大的天命!
當年桓溫看清了這一點,由一介小士族成為江左高門,但他畢竟是士族,無法走出自身的局限,終究選擇了自己的門戶……
崔宏愣了一下,終究是低下頭去,眼神不敢對視,躬下腰,拱手一禮,“后會有期,在下先還要去建康遞交國書……”
“恕不遠送!”劉道規揮揮手。
崔宏緩緩退出堂外。
劉遵道:“就這么放他走了?”
“要不然呢?他的家室都在河北,強行留下,也不會為我們效力。”
魏國也不會因為失去一個崔宏而衰弱下去。
拓跋珪派他來結好自己,與晉室建交,治國能力和眼界高出慕容垂不少。
眼下的魏國的確需要休養生息,而他們現在的敵人不是劉道規,劉道規的敵人也不是他們,兩邊也算各取所需……
建康。
劉牢之雖在山陰按兵不動,但劉裕站了出來,屢次大破孫恩,讓江左轉危為安。
如今的局面,劉牢之鎮守三吳八郡,妖賊不敢侵犯。
劉裕轉戰江東各地,屢戰屢勝,俘虜妖賊數萬眾,賊勢大不如前。
這一切讓司馬元顯又蠢蠢欲動起來,劉牢之雖然與他離心離德,但高素、諸葛侃、劉軌、竺謙之等北府將領逐漸被他籠絡。
建康周圍聚集的北府軍將近三萬,司馬元顯這兩年也招募了不少新軍,實力增長之后,越看西面的桓玄越不順眼。
“桓玄以刁暢鎮守襄陽,自設武寧郡和綏安郡,安置蠻民和流民,以皇甫敷、馮該等駐湓口、姑庶,封鎖長江漕運,借口討伐妖賊,欲出兵江左,不臣之心,江左婦孺皆知。”
司馬元顯早就對桓玄不滿了。
之前有妖賊作亂,不得不隱忍,如今妖賊大勢已去,便再也忍不住了。
形勢也非常明顯,司馬元顯不攻桓玄,桓玄遲早會攻打他,兩邊走就水火不容。
而這兩年桓玄厲兵秣馬,積蓄糧草,打造軍械,封鎖長江,已經對下游的建康形成了巨大威脅。
司馬元顯若能擊敗他,不僅能緩解朝廷的困境,還能讓他再往上走一步,所以這一戰不可避免。
不過王愷、王謐、謝重、庾楷這些士族卻并不如往常那般熱情。
王謐拱手道:“如今妖賊之勢方消,當休養生息,遍施仁政,以收人心,再整肅北府,提拔有功將士,收斂軍心,彰顯殿下恩德,爾后選一良將,溯江而上,無往而不克!”
桓玄占著長江上游,兵精糧足,但司馬元顯也并非沒有優勢。
大義名分都在他手上。
桓玄幾次試探,都不敢主動捅破這一層窗戶紙。
司馬家經過這幾次大亂,雖然籠絡了北府諸將,但正處于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更不應該主動招惹桓玄。
拖下去反而對司馬元顯更有利。
“那你說要等到何時?等到桓賊羽翼豐滿?等到桓賊兵臨建康城下?”司馬元顯滿臉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