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荊襄在桓玄治理下不斷壯大,士族紛紛投靠,讓他寢食難安。
耗下去,桓玄就會像當年的桓溫一樣,兵不血刃的拿下朝廷大權。
到時候在場的所有人,包括皇帝司馬德文都可以安然無恙,不過是重新換一個主人。而他司馬元顯將死無葬身之地!
這么多年內斗,司馬元顯最清楚其中利害。
“臣非此意,只是眼下時機不合適。”王謐被他頂了幾句,臉上有些掛不住。
這時謝重拱手道:“殿下欲攻西府,要害在劉牢之,不如為其加官進爵,以安其心。”
畢竟是謝家人,最了解劉牢之的想法。
劉牢之胸無大志,給他一塊肉,填飽肚子,就能穩住他。
不料旁邊的張法順卻道:“劉牢之在山陰裹足不前,居心叵測,如今他已是北府都督,還要怎么加官進爵?莫要忘了,他再怎么驍勇善戰,也只是一寒門出身,難道要與諸位并肩么?”
這番話直指眾人的要害。
讓一個寒門出身的武人與他們平起平坐,比讓他們吃一個只蒼蠅還要惡心。
南渡八十年,就沒有這種規矩。
而且劉牢之的表現也的確讓人失望,若不是劉裕打贏了蒜山之戰,只怕妖賊早就圍住了建康。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江左就這么大,一大塊肥肉被桓玄吃了,如今還要給劉牢之分一塊,這讓在場的高門更無法接受。
“張長史可有妙策?”司馬元顯將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謀主身上。
張法順道:“以屬下之見,可令劉牢之殺桓謙以證其心,爾后用其為前鋒,殿下率北府諸將為后,可傳檄西府,召忠義之士起兵里應外合,桓玄必亡!”
桓謙現在是吳國內史,挨著劉牢之。
劉牢之殺了桓謙,就與桓玄反目,只能一條道走到黑,與桓玄血戰。
盡管在場的人都看不起劉牢之的出身,但不得不承認他的兵略,也無法否認劉牢之的重要性。
慕容垂死后,劉牢之的名頭越發響亮了。
不過這種絕戶計,司馬元顯猶豫不決,桓謙是桓沖的兒子,跟他關系一向不錯,兩人經常一起玩樂。
“此計太……不近人情,可有他策?”
桓沖名聲不在謝安之下,在士族中影響很大,殺他的兒子,司馬元顯就壞了士族之間約定俗成的規矩。
沒有士族的支持,司馬元顯這個瑯琊王也坐不穩。
張法順早就猜到司馬元顯不會采納,“既然殿下不忍心,當以高官厚祿引誘劉牢之入建康,奪其兵權,除掉彭城劉氏!”
“什么?”司馬元顯深吸了一口氣。
但王謐、謝重、庾楷等人卻波瀾不驚,似乎早就知道是這個結果。
劉牢之當初可以背叛王恭,那么現在就能背叛司馬元顯,劉牢之成了最不穩定的因素,沒有之一。
時代又一次將劉牢之推到了風口浪尖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