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規從滎陽繞行至潁川陽翟,而襄城郡已經望風而降,姚興五六萬人馬,沒受到任何阻擋,還獲得了糧草。
“姚興應是預謀已久,否則不會這么快。”劉懷慎臉色凝重。
弘農沒了,現在南陽也快沒了,崤函道上的城池關隘全被秦軍掌控,秦軍以后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久守必失,洛陽沒有晉室的支持,根本支持不住。
自永嘉之亂以來,洛陽就是各方爭奪的核心區域。
“現在就看宛城,若能擋住秦軍,我們還有機會重創姚興。”劉道規心平氣和道。
盡人事,聽天意。
姚興十萬大軍西進,晉國郡縣紛紛投降,可見司馬家的確窮途末路了。
“斥候可有消息傳回?”
孟干之道:“姚興封鎖路徑,我方斥候過不去,不知宛城現狀。”
“應該是沒了。”劉道規不抱任何希望,朝廷在襄陽南陽僑置雍州,吸引了大量關中流民過來,其中不乏羌人。
自曹魏時代開始,關中就逐漸淪為羌氐的天下。
姚興的秦國現在風生水起,對這些關中流民有極強的吸引力。
反觀晉室,在一輪又一輪的內亂中,消耗的國力,連皇帝都能被妃子弄死……
劉懷慎道:“我軍倍道而行,或許還能搶在姚興之前進入宛城!”
劉道規望著前方龍蛇起伏的山巒,升起一股莫名的陌生感,這里不是徐州兗州,地勢復雜,己方倉促而來,貿然深入,容易中埋伏。
姚興從關中群雄中殺出,肯定不是泛泛之輩,南陽的兵力本來就空虛。
而自己手上只有七千建威中兵,其他人馬都甩在后面。
“兵法有云,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罷了,不追了,就在此地安營扎寨。”
劉道規也算仁至義盡,解了洛陽之圍,已經用盡全力。
不過安營扎寨也不是一件簡單事情,周圍幾乎沒有樹木,豫州流民亂軍人來人往,能砍的早就砍光了,附近土丘也都是光溜溜的。
要砍伐只能去西南面的山中。
而現在天色已晚,顯然來不及。
“不就一天功夫?隨便將就一下。”劉遵大大咧咧道。
周圍將士連日趕路,也都滿臉疲憊。
“沒有樹木,就掘土為壘,不可松懈,此乃軍令!”身為主將,在這種事情上,決不能妥協。
本來就是人生地不熟。
中原形勢復雜,除了晉軍、秦軍,還有乞活軍、流民軍、胡人部落。
劉道規扛著鐵鏟,親自掘土。
士卒們再無怨言,有鐵鏟就用鐵鏟,沒有的就用刀斧。
陽翟者,嵩山之陽也。
此地挨著嵩山,石塊極多,士卒們用木車取回,堆在土壘之上,一座小小土城拔地而起。
按照老規矩,士卒分成三撥,輪流守夜。
劉道規在周圍設置了十七處暗哨。
小心駛得萬年船,這年頭陰溝翻船之事太多,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先管好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與敵軍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