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人,東面的南燕和北燕啃不動,掉頭奔著秦晉來了……
魏國疆域,橫跨陰山南北,占據大半個河北,隱隱實力最強。
晉室接連內亂,國力大不如前。
如果不是劉道規在淮泗撐著,中原早就被別人瓜分了。
“多謝好意,是攻是守,還需朝廷決斷,恕不遠送。”劉道規下了逐客令。
“告辭!”使者轉身就走。
劉穆之道:“桓玄北伐,都督萬不可掉以輕心。”
桓玄勝敗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事,劉道規也會角逐其中。
以這人的性格,若是贏了,下一步肯定要沖著淮泗來。
“他若是出兵北伐,收復南陽、弘農,也算是一件好事。”
西府軍戰力本來就不弱,南國一旦認真北伐,胡人根本不是對手,西府軍若是北上,能減輕北府的壓力。
目前看來,劉道規無法判斷此事的利與弊。
一切都要看桓玄愿不愿意出兵,以及西府軍打得怎么樣。
“就怕桓玄心思用錯了地方……”劉穆之欲言又止。
僅僅五天,南邊便有動靜了。
桓玄入建康,集結各路兵馬十二萬,水陸大軍云集,桓玄也自領大將軍,上奏皇帝,準備率軍北伐姚秦。
聲勢弄得極大,又是祭天,又是祭祖的。
朝野上下本來對他有些失望,但經過北伐之事,人心又重新凝聚在他身上。
衣冠南渡的這八十多年間,無論什么人,只要愿意北伐,都能凝聚人心,振奮士氣。
不過半個多月過去了,依舊沒有動靜。
桓玄還在各種表演,一兵一卒都沒有北上。
而魏國已經出兵了,平陽太守貳塵率先進軍,長安震動,關中各城白天都閉著城門。
秦國安北將軍姚平,與部將狄伯支、唐小方等率兵四萬攻打北魏,攻克乾城,進據柴壁。
拓跋珪隨后派毗陵王拓跋順及安南將軍長孫肥率四萬步騎為先鋒,支援柴壁。
北面已是烽火滔天。
兩國都將兵力投入到河中。
如此大的規模,將決定誰是北國霸主。
“還沒有建康的消息嗎?”劉道規郁悶不已,桓玄北伐喊的響亮,卻一動不動。
孟干之道:“消息倒是有,卻不是北伐的,而是……桓玄準備進爵楚王。”
劉道規簡直無語。
秦魏狗咬狗,正是他漁翁得利的時候,這個時候就算不出兵,派個使者去長安索要,姚興很可能放棄南陽弘農諸郡。
桓玄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
這些人高門出身的人,內斗都是好手,對外一個比一個無能……
他不出兵,一定會讓魏國輕視……
高珣道:“何不上表一封,請求朝廷出兵?”
劉道規道:“桓玄會聽我的諫言嗎?我若上表,只會適得其反。”
“何必等朝廷出兵,咱們現在兵強馬壯,殺過去,也能分到一塊肉。”劉遵最喜歡湊熱鬧。
“這是國戰,兩邊先鋒就有四萬余眾,姚興和拓跋珪都在后面厲兵秣馬,咱們這點人馬上去,撈不到什么好處。”
劉道規當即否決他的意見。
另外的一大原因是,對方不是騎兵,便是堅城,劉道規的這點人馬填進去,弄不好就出不來。
而且魏國的常山王拓跋遵率兩萬騎兵駐扎在黎陽,虎視中原,劉道規動都不能動。
在魏國眼中,誰是他的盟友,誰就是下一個進攻的目標。
“都督,南面密信!”這時沈慶之在外稟報。
劉道規取來一看,疑惑道:“桓玄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