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規打贏了,桓玄就是北伐勝利。
打輸了,黑鍋自己背,桓玄怎么都不會輸,而且還能以北伐不利的名義,率大軍順手進入彭城……
如此高明的策略,劉道規都快忍不住拍手稱贊了。
內部的明爭暗斗比外部戰爭殘酷多了,與胡人爭斗,實力不足時,可以蟄伏,可以守,可以選擇不打,但內部暗斗,別人時時刻刻都在算計著,讓你無路可退。
不過桓玄算漏了一點。
他不愿北伐,實則是將大義名分讓給了劉道規,這一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打贏了,劉道規在天下人心目中北伐的形象就算站穩了。
任何事情都有利弊。
以往幾次與燕軍大戰,雖然戰果輝煌,但知道的人太少。
這一次桓玄主動將聲勢弄了起來,幾乎朝野上下無人不知。
誰真心北伐,克服神州,也就一目了然了。
劉道規大軍進入潁陰,秦將姚斂成率一萬大軍進駐汾丘,與潁陰隔潁水相望。
姚碩德的大軍以汝水為依托,構建了重重塢堡和工事。
正面進攻,傷亡太大,還不一定能打贏。
毛德祖的騎兵都沒能占到多少便宜,秦軍防守的滴水不漏。
劉道規率斥候前去探營,對岸營壘井然有序,幾乎沒有什么漏洞。
姚氏從關中脫穎而出,自淝水之戰后,秦軍這十幾年中一直在廝殺,羌人性情堅韌,曾與后漢打了百余年,此時秦國正處于國力的巔峰,士氣高昂。
正面進攻很難占到什么便宜。
劉遵和高珣發動三次猛攻,都被對方擊退。
“看來只有調水軍上來。”高珣身上中了一箭,雖只皮外傷,卻非常影響士氣。
他有神射之稱,沒射到敵人,反被敵人射傷。
秦軍甲器之利,不在晉軍之下。
襄城郡戰國是韓國領地,以出勁弩而聞名天下。
這兩年秦軍打造了大量弓弩箭矢,每次渡河猛攻,對方羽箭遮天蔽地,簡直要無孔不入。
劉道規道:“水軍來了也沒用,敵軍弓弩犀利,占據地勢,對岸的那一片灘涂,讓我們發揮不出甲士的優勢。”
劉遵插嘴道:“繞過去不就行了?”
高珣搖頭,“上下游的城池塢堡都掌握在他手上。”
劉遵一拍大腿,“不妨繞遠一些,不跟他們在這里打。”
一語驚醒夢中人。
在襄城郡跟秦軍打太吃力了,姚碩德一心一意死守,根本不出來野戰,這年頭的城池塢堡,在糧草充足的前提下,沒有三五個月根本啃不下來。
反而是宛城,因地處襄城郡之后,既遠離北面戰場,也遠離襄陽,守備反而不多。
避實擊虛,兵法之精要也。
劉道規盯著地圖,剛好,潁水汝水向南,可以進入汝南,汝水的支系比水直接深入宛城東南面。
水軍的優勢并不在于水戰,而在于快速轉進。
歷史上司馬懿克日擒孟達,從宛城出兵,經南陽水網進入漢水,連出兵帶破城,前后只用了二十四天!
南陽是盆地,導致四面水系都向其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