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臺奉詔,制曰:朕聞《周易》著翼贊之勛,《周禮》彰封建之義。咨爾建威將軍劉道規,性稟剛毅,器懷沉勇。鎮淮泗要沖,作建康千里之屏,數擊燕秦胡虜,收復失地,揚國威于萬里。
其以三百戶封爾為蘭陵縣男,食邑如例。爾其弘宣威略,綏靖邊圉。無替七擒之績,克終九伐之勤。
元興元年一月壬辰。”
收復兗豫,逼退慕容德,這么大的功勞,只換來一個食邑三百戶的蘭陵縣男,連個“開國”都沒有,劉道規心中暗諷桓玄的小氣。
他們這些士族高門,無尺寸之功,生來就是南郡公、藍田侯,長大成人之后,不是撫軍將軍,便是右軍將軍。
不過想到劉牢之如此大的軍功,也不過是開國武岡縣男,劉道規也就釋然了。
能封個男爵,在他們眼中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事情。
這不是封賞,而是他們的施舍,還是用劉道規的地盤施舍劉道規……
蘭陵本來就是治下之地。
兄長劉裕也是如此,只封了一個武陽縣男,也是食邑三百戶,領并州刺史。
一點兒實際的都沒有,全部都是虛職。
劉遵哼哼唧唧道:“早知如此,就應該放任慕容德攻破下邳,在他們頭頂上插一把刀!”
劉道規斜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傻?下邳是咱們的地盤,朝廷連洛陽都不怎么放在心上,又怎么會關心下邳?”
高珣道:“桓玄愚蠢至極,除去劉牢之和北府諸將,正是拉攏北府軍的最佳良機,他卻反其道而行之,肆意打壓,難道就不怕引起北府軍的不滿嗎?”
“桓玄選擇了士族,就一定會拋棄北府軍,眼下整個江東能威脅他的只有北府軍,你說他會不會拉攏?”
劉道規其實非常了解桓玄的心思。
桓氏作為高門之一,當然不會背叛自己的階層,江東靠士族聯盟,安穩度過了這么多年,遠遠比北方胡國要穩定。
桓玄篡位后,他將是這套框架的最大受益者,怎么可能打破現有格局?
北府軍中充斥著大量寒門武人,天然與士族對立。
內斗是魏晉以來士族的傳統,桓玄可以通過壓制北府勢力,整合士族,一舉兩得。
收復南陽、順陽、襄城后,桓玄也在建康正式稱王,加九錫,建楚國,劃南郡、南平、天門、零陵、營陽、桂陽、衡陽、義陽、建平十郡為楚國,同時設置相國府。
為篡位做著最后準備。
桓溫生前沒完成的事,桓玄全部辦到了。
劉道規上了一道賀表,面子還是要給的,說了不少好話,同時為劉廣之、高珣、劉穆之、毛德祖、王仲德、王元德、劉懷慎請封兗州各郡太守。
這些人跟著自己出生入死,朝廷對他們不管不顧,劉道規卻不能如此。
不過奏表送上去,跟以前一樣,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桓玄現在忙著篡位,沒工夫搭理此事。
反倒是慕容德派使者前來“商議大事”。
“我主攻伐徐州,并未侵犯劉都督疆域,兩家原本無仇,如今晉室失德,桓玄篡位在即,成事之后,必容不下都督,我主愿與都督結為兄弟,一同南下,攻破建康,擒殺桓玄,平分江南之地!”
這使者也是個士人,為胡人做說客,臉上甚至帶著一絲得意。
慕容德這次南下,收獲巨大,橫掃徐州以東,俘獲數萬百姓,錢糧無數。
占了這么大的便宜,自然還想再來一次。
“都督……”劉穆之眉頭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