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曹霽的面子都不給,各曹各衙無不肅然。
連劉遵都躲著他……
之后又大力提拔有實才之人。
劉道規暗中觀察過,他用人不拘一格,地里的老農收為從事,傷殘老卒也能提拔為掾吏。
還重新任免了各郡各縣的官吏。
境內風氣為之一變,比劉道規弄得那一套正規多了,兗州各郡縣基本恢復了秩序。
緊接著,又大肆宣揚兗州的德政,只要是晉人,每戶人家能占田六十畝,免除開荒的三年賦稅。
散落在山澤中的野民主動歸附,泰山、伏牛山中的盜賊也紛紛下山從良。
短短兩三個月,就增加了兩萬多百姓。
尤其是泰山郡,增加了兩千余戶,大大增強了邊境的防守力量。
甚至很多燕國境內的晉人,不惜拖家帶口鉆入泰山之中,翻山越嶺也要投入兗州治下。
種種舉措,令兗州實力大增。
如果不是有黃河阻攔,劉道規估計北方的百姓都要南下。
軍務上,劉道規同樣宵衣旰食,這兩個月都沒回過府,就在軍營中訓練新軍,處理軍務,今年還增加了三千水軍的名額。
讓吳興子弟回返江東,吸納擅長水戰的勇士過來。
這幾次大戰,吳興子弟證明他們的勇武,即便面對胡人的騎兵,也義無反顧,江東子弟的血勇,在他們身上重現。
為了擴建水軍,劉道規向曹霽“借”了十萬緡錢,打造中小戰船。
想要收復徐東三郡,水軍肯定是首選,能憑借沂水、泗水、武水克制燕國的騎兵。
而水軍強大后,甚至能從海路長驅直入,攻入南燕腹地,令慕容德首尾不能兼顧。
有一個強敵在側,其實也是好事。
境內官吏、百姓、將士感受到威脅,便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空前團結。
畢竟他們嘗過建威軍府的甜頭后,再也不愿成為胡虜的奴隸。
劉道規這邊忙著積極備戰,慕容德也沒有閑著,也在訓練人馬,趁著拓跋珪去收拾柔然,從河北吸納了大量鮮卑舊部。
還從海路與高句麗眉來眼去,購買戰馬糧草。
后燕崩潰,壓在高句麗頭頂上的枷鎖破開。
高句麗也迎來了明君高談德,自稱“廣開土太王”,從名號就能看出其野心,訓練水路大軍,積極對南面的百濟國用兵,掃平五十八座城堡,兵臨其都慰禮城。
征服了百濟,又厲兵秣馬,望向遼東之地。
這個時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所有族群都在積極進取,甚至連南面蕞爾小國林邑都對交廣虎視眈眈。
只有晉室還是一副半死不活的老樣子。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