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一萬人跟指揮幾千人完全是兩個概念,劉道規這是將沈慶之當一方統帥來培養。
麾下將領,也就毛德祖和劉廣之有這個待遇。
“你若能行,我派你去。”劉道規望著劉遵。
這廝頗有自知之明,連連擺手,“你還不知道我嘛?只懂沖鋒陷陣……”
為了以防萬一,劉道規還讓劉鐘率兩千水軍策應他,培養一個將才不容易,上一次沈慶之去徐東三郡練手,中規中矩,沒什么太突出的表現。
這一次他若能成功,就有資格獨當一面。
劉道規安心在黎陽等待。
南面和北面暫時都沒消息,反而是東面出事了。
在高唐屯兵已久的慕容德忽然追加了三萬人馬,擺開架勢,要跟庾岳和達奚斤大干一場。
這個舉動,明顯是在牽制東面魏軍,為劉道規創造機會。
劉道規心領神會,老將就是老將,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也知道伺機而動。
兩邊雖然沒有結盟,但在對付魏國一事上非常有默契。
劉道規若是剿滅了長孫肥和公孫表這兩支人馬,將大大削弱冀州魏軍,打擊魏國的士氣,慕容德也能在魏國身上剜下一塊肉來。
沒有永遠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稟都督,剛剛細作來報,拓跋珪在平城聚集人馬,將近四萬步騎!”孟干之現在是最忙碌的人。
相當于劉道規的耳目,沒有他的斥候營,大軍絕不敢如此深入。
“這么快?”劉道規心中一沉。
高珣道:“長孫肥是魏國柱石,不容有失,黎陽失陷,河北震動,拓跋珪不來都不行。”
北國的幾個君主,在戰略眼光上,拓跋珪名列前茅。
遇到大戰,從來不遲疑,提刀就是干。
如果長孫肥被滅了,魏國士氣就會遭受重挫,說不定魏國國運也會戛然而止。
這是拓跋珪絕不能忍受的。
“傳令給沈慶之,讓他適可而止,如果枋頭拿不下,可以放棄。”劉道規不強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魏國現在如日中天,就要避其鋒芒,沒必要拿雞蛋撞石頭。
親衛剛剛出門,斥候就在堂外大聲稟報:“都督,大捷,沈劉二位將軍兵不血刃攻破枋頭!”
劉道規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沈慶之出征還不到五天,枋頭就拿下了?
自從黎陽被攻陷后,魏軍就在枋頭留下四千精銳。
“仔細說來,如何攻破的。”劉道規好奇心大起,以為沈慶之會有什么奇思妙謀。
斥候卻平平淡淡道:“就……這么攻破的,前后大戰不到兩個時辰,沈將軍在后指揮,城就破了……”
劉道規一陣無語。
不過仔細一想,也就釋然了,并非所有的大戰都打的那么觸目驚心。
很多時候,都是正面進攻,誰強誰就贏,誰敢玩命誰就能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