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一代暴君石虎,若是站在胡人的立場,其實也是他們的明主。
若不是冉閔奮力一搏,北方大地就要被他胡化了。
江左的寒門庶族在殘酷的競爭和巨大生存壓力下,能力越來越強。
整個江左,無論是軍中,還是地方郡縣,真正支撐局面的正是這些來自寒門庶族之人。
劉道規大肆啟用他們,境內的治理水平就不會太差。
才過去一個月,慕容德就有些扛不住了。
主動派來使者求和,“我主與都督原本無仇,歷城乃我家門戶,合該我家所有,為表誠意,我主愿隔東海三城。”
“你現在說無仇,晚了,區區三城,我自取之,不勞足下費心。”
劉道規完全占據主動。
對峙的這段時日,傷兵基本恢復,士卒們隔天一頓肉食,身體也恢復的差不多了。
糧草源源不絕順著水路從彭城送來。
還有士卒的家書,無不鼓勵他們奮勇殺敵,建功立業。
枋頭之戰,收復鄴城,驅除胡虜復我河山已經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連后方百姓都受到了激勵。
他們比前線士卒更加踴躍,更加好戰。
越是拖下去,對己方越是有利。
使者目光一轉,“想必都督也知曉,我主退守歷城,并非實力不濟,而是不愿頭破血流,若都督得寸進尺,大戰不可避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你我兩家血戰,魏人必會興軍再犯,屆時玉石俱焚!”
劉道規冷笑,“這種廢話不必多言,回去告訴慕容德,若是有膽,就來一戰!”
使者措辭越是著急,說明慕容德的形勢越不容樂觀。
之前還怕他狗急跳墻,但現在將士們的士氣和身體逐漸恢復,劉道規的底氣越來越足。
使者咬牙道:“若……都督愿意退兵,我主愿割東海全郡!”
看他的神態,這應該就是慕容德的底線了。
但一個東海郡,根本滿足不了劉道規的胃口。
而且東海、瑯琊、東莞三郡是一體的,只要慕容鎮的人馬還在,東海是誰的還不一定。
從戰場上得到的東西才是實實在在的。
不消滅慕容鎮這支人馬,一切都是空談,關鍵還要看劉遵打的怎么樣。
“足下請回!”劉道規直接下了逐客令。
使者前腳走,孟干之后腳趕來,“都督,我們細作聯絡上了少將軍!”
“少將軍……劉敬宣?”
不知不覺,劉牢之逝世已經兩年,劉道規險些忘了這位投奔南燕的同族兄弟。
當初跟著他一同投奔南燕的還有北府老將劉軌,以及高雅之、司馬休之。
“只要都督再拖住慕容德三個月,他們就能起兵響應!”
高珣問道:“少將軍麾下有多少兵馬?”
孟干之神色尷尬,“加起來,三百舊部……”
劉道規兩眼一翻,這不是胡鬧嗎?
三百人還不夠別人塞牙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