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再派人去平城聯絡魏國……一來一去至少兩個月,而魏軍出兵還不知等到什么時候。
魏與燕是世仇、血仇,對付南燕的迫切性遠在中原之上。
而且兩邊已經打起來了,不知什么時候才會結束。
桓玄挪了挪肥碩的身軀,“王司徒久居江左,聲名遠揚,可去安撫王鎮之、虞嘯父、孔靖三人,傳令西府,再征召五萬青壯,鎮守姑孰!”
姑孰在長江上游,建康西南面,與歷陽隔江相望。
曾是桓溫的終老之地,桓玄沒上位前,在此大興土木,修建宮闕。
而西府青壯不入建康,鎮守此地,說明桓玄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殿中所有人都心照不宣。
“臣領命!”王謐當然知曉桓玄的用意。
這是讓他安撫瑯琊王氏。
桓謙拱手道:“吳甫之、皇甫敷戰死,馮該、苻宏大敗,可調道全入京!”
道全說的桓振,其父正是大名鼎鼎的萬人敵桓石虔。
深得其父之風范,自幼果敢勇銳,驍勇善戰,但因為橫行無忌,聲名狼藉,而一直不被桓玄所喜。
“荊州是根本,不可輕動。”果然,即便到了這種時候,桓玄也不怎么看得上這個勇銳的侄兒……
長江之上,喊殺聲直沖云霄,羽箭避空,一顆顆火球飛向天空,砸進江心中,驚起一陣白煙和幾道浪花。
對峙了大半個月,桓玄并沒有退出建康,反倒是江面上的戰船越來越多了。
王鎮之、虞嘯父、孔靖這些人喊得熱鬧,卻沒有誰真的舉兵殺向建康。
桓玄手上除了這三萬水軍,還掌握一兩萬北府軍,全都聚集在建康。
上游的荊襄也有動靜了,桓石康率三萬人馬,陸續趕往姑孰,策應建康。
這種局面,桓玄當然不會棄建康而走。
五十多艘中翼戰船在江心上纏斗廝殺,雙方各以四條中翼艨艟為主,十幾條走舸為輔,狼群一般捉對廝殺。
北府水軍多是從商船改造而來,裝備不齊。
而西府水軍全都是貨真價實的戰艦,兩舷裝備了重弩、鉤拒、拍竿,船尾裝備了投石車,能射出一顆顆火球。
只是一次試探,并非決戰,所以兩邊都沒有派出樓船。
江面上木屑橫飛,戰艦互相碰撞,北府士卒接舷而戰,光著膀子,只提著刀盾躍上對方的船,對方的鉤拒忽然彈出,將五名士卒挑殺在半空中,另外十余人則摔入水中,泛起陣陣血浪。
水戰對士卒的要求更高。
能在顛簸的甲板上站穩,還要熟知水性,北府水軍明顯處于弱勢。
西府水軍的船明顯比劉道規精良,速度更快,士卒更熟練,船帆轉向、舵手收槳一氣呵成,總能搶占上游,撞擊下游的北府水軍。
激戰兩個時辰,劉道規損失十二艘戰船,西府水軍只損失兩艘。
幸虧他們無心戀戰,小勝即退,不然剩下的十幾艘戰船根本回不來。
十二比二的成績,根本打不了,劉道規只有兩三百艘戰船,西府足足千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