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
妖賊進攻京口失利,士氣受挫,劫掠諸郡,卻并無所得。
大軍陸陸續續返回丹陽,各路晉軍陸陸續續來援,反攻的機會已經到來。
不過今日中軍大帳中討論的并不是妖賊,而是朝廷的詔令。
“驃騎將軍快船東下,退回詔令,固辭不受。”散騎侍郎傅亮恭恭敬敬。
前不久,傅亮入值中書省,掌管詔命發放。
這道詔令出自司馬德文與司馬尚之之手,劉裕人不在建康,忙于戰事,所以并沒有干涉,任其送達襄陽。
“阿規不受,我亦不受,發回中書省,重新審定封賞。”
“明公執掌中書,驃騎將軍鎮外,互為表里,此天下安定之根基也,朝廷這道詔令,居心叵測,搬弄是非,不可掉以輕心。”
咨議參軍徐羨之出自彭城徐氏,與劉裕是布衣之交。
既然是彭城出身,自然會維護北府的利益,別人不敢說,他卻沒什么忌諱。
劉裕笑道:“這段時日忙于抵御妖賊,是我疏忽了,干木不必多慮,我兄弟之間,豈會為外人挑唆?”
謝裕卻道:“明公與驃騎將軍固然手足情深,然則其麾下卻并非如此,晉室十分,七分在驃騎將軍手中,難保其麾下將佐不會生出非分之想。”
徐羨之眉頭一皺,“謝司馬何意?”
謝裕拱手,“在下別無他意,僅有一片赤忱,明公恕罪。”
劉裕揉了揉額頭,“眼下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妖賊肆掠京畿之地,譙蜀姚秦虎視眈眈,諸將聽令,明日聚集步騎,再起兩萬青壯,大張旗鼓,若賊往西走,不必追擊,若往東走,傾力一戰!孫處聽令,領三千部眾,泛海而下,攻打番禺!”
“領命!”
眾將紛紛拱手。
其中一人兩鬢斑白,正是剛剛授封的振武將軍孫處,會稽永興人,擅長水軍,追隨劉裕參與過蒜山之戰,收復建康,年紀雖大,卻驍勇善戰,有先登之功。
不過徐羨之和謝裕卻互相對望了一眼,又飛快的挪開。
翌日天色一亮,便戰鼓轟鳴。
三萬“大軍”吶喊聲震天,三千精騎一左一右,逼向丹陽。
起兵之后,一桿偌大的“劉”字大纛挺立在天地之間,迎著初秋的風烈烈作響。
纛下甲士每向前一步,便盔甲鏗鏘,仿佛天崩地裂一般。
東西兩面煙塵滾滾,人影綽綽,似有千軍萬馬。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不動則已,一動便石破天驚。
妖賊立即分出一支人馬拒守張侯橋,沈田子率一百虎班甲騎正面沖鋒。
妖賊轉戰江南,連騎兵都見的少,更別說這種重騎兵,沈田子一馬當先,刺死妖賊大將范龍駒,孟龍符緊隨其后,率精騎殺入陣中。
萬余妖賊一擊即潰。
不過這時妖賊大軍也在朝西退走,江面上,妖賊戰艦遮天蔽日,沈田子還未靠近,艦上矢石如雨。
岸上的妖賊精銳擺開陣勢,長槊如林。
“車騎將軍有令,不得追擊!”
傳令兵飛奔而來。
諸軍立止,默默的望著妖賊退到船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