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之也一句廢話都沒有,“不能。”
“為何?”也不知為何,每次跟他談事,都感覺特別輕松。
沒那么多的虛與委蛇,什么事都直來直去的。
“其一,糧草不足,其二,我軍倉促用兵,未及深謀,其三,秦涼諸國盤踞數十載,根基牢固,且都是本族部眾,上下一心。”
“按你這么說,會失敗?”
“不會,沈田子、朱齡石、傅弘之、蕭承之皆當世名將,知曉進退,即便失利,亦不會大敗。”
不會大敗,就是會小敗的意思。
“無妨,我本就沒打算一戰成功。”劉道規也沒隱瞞自己的目的。
不過幾天后,捷報陸續傳回,朱齡石朱超石兄弟二人擊敗西秦大將彭奚念,俘斬兩千。
傅弘之和蕭承之連續擊破劉直力鞮、劉阿利羅引等胡夏三萬步騎,獲牛馬羊駝等牲畜三萬余頭,俘虜匈奴青壯七千余眾。
反而是沈田子和沈林子進攻隴東諸郡不順利,遇到了劉勃勃的主力,麾下胡將破多羅、呼延賀歸率七千眾臨陣倒戈。
與劉勃勃兩萬騎兵內外夾擊。
不過沈氏兄弟畢竟是悍將,這種局面下竟然一路且戰且退,殺到朝那縣境內,得到段宏的支援,方才擊退劉勃勃的圍攻。
出征的三萬人馬,只剩下五千余眾。
除了投敵和陣亡的,其他人都趁亂逃走了。
劉勃勃成功擊退晉軍,激勵了其他幾國,竟然弄出了一個四國聯盟,共同對抗晉軍。
“末將無能,請大將軍責罰!”
沈田子和沈林子仿佛斗敗了的公雞,無精打采,沒了往日的傲氣。
“勝負乃兵家常事,不必在意,罰俸半年,減軍功爵一級,如何?”劉道規安撫二將。
“愿罰!”
其實也不能全怪他們,幾路人馬中,劉勃勃實力最強,最能打,沈氏兄弟雖有三萬大軍,卻沒有完全消化。
兩人兵敗之后,朱齡石和朱超石在隴西進展也不順利,劫掠到了七千多頭牛羊后,乞伏乾歸堅壁清野,兩人進展不順,退回雍城。
不過傅弘之和蕭承之這一路繼續高歌猛進,在匈奴籍的部將帶領下,掃蕩河南地,擄掠牲畜兩萬多頭,俘虜一萬三千余眾。
但運氣不好,遇上了暴雪,凍死了四千多俘虜和上萬頭牛羊,只能收兵返回關中。
沈慶之沒說錯,果然進展不順利。
這世道能混出頭的人,都不是簡單人物。
不過劉道規的目的也達到了,傅弘之和蕭承之繳獲的牛羊牲畜足以過冬。
對秦涼諸國的實力有了準確的認知,不在秦軍之下,尤其是劉勃勃,展現出來的戰力并不差,沈氏兄弟險些栽在他手上。
風雪橫掃關中大地,澆滅了所有戰火。
關中比彭城和京口冷多了,寒風終日不絕,如刀刃一般割的人臉生疼。
不過苦寒之地,也能讓人保持斗志,不至于太過松懈。
趁著戰事停歇,劉道規下令裁汰秦軍老弱,重新劃分編制,從虎衛軍中挑選老卒為骨干和軍官。
十萬人馬,一番選拔之后,只剩下四萬三千余眾,余者皆轉為民戶,編戶齊民后沒人分四十畝田。
留下來的人,多為晉羌二族,都是一些百戰老卒。
裝備也更加精良了,披甲率增長至兩成,也就是九千左右的甲士。
劉道規對他們一視同仁,軍功爵、例錢、賞賜一樣不缺。
年底還每人還發了一頭羊,讓他們能過上一個肥年。
軍中勇武有戰功之人,劉道規一一當面提拔。
做完這一切,冬去春來,到了返回建康的時候。
王仲德轉鎮洛陽,沈林子返回漢中,朱齡石鎮守蒲阪,劉鐘返回彭城,蕭承之返回滑臺。
毛德祖、沈慶之、傅弘之、段宏、朱超石留在關中。
毛德祖身上的都督關中諸軍事不變。
沈慶之加司隸校尉,傅弘之加雍州刺史,段宏加秦州刺史,朱超石加涼州刺史。
沈田子和沈田子敗于劉勃勃之手,官職不變。
劉道規留下兩萬北府精銳和四萬秦軍鎮守關中各地,便準備帶著沈田子、劉義武、姚興及其宗室返回建康,跟朝廷攤牌了。
破魏滅秦,這么大的功勞,朝廷到現在還沒有動靜,實在有些不上道了。
不過劉道規并不在意這些,北伐成功之后,大義名分已經轉到自己身上,稱王承帝也就一句話的事。
真正在乎的是遷都,只有遷都,才能打破魏晉以來的詛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