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錦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巡撫,此次最大的贏家,關心的看著馮庸,不知道馮庸的態度。
馮庸猶如蒼老了十歲,在眾將的視線下,猶豫了片刻,最后磕頭接旨。
很多人露出遺憾,還有人露出不滿,更多的人松了口氣。
大同變天了,從勛貴到武將,從武將到文官,正式做到以文制武,也是九邊第二個以文制武的邊鎮。
各地將領前來大同拜見張文錦,連高山總兵胡立勇也來了。
王信接到了張文錦的命令,并沒有要求王信前往大同,算是給王信留了余地,但是要求王信同樣歸京述職,雁門關由趙雍暫管。
一連串的出手,令人眼花繚亂。
王信帶著大軍返回雁門關,收到張文錦的命令,翟文特意趕來勸慰,生怕王信不滿,令他意外的是,王信竟然滿口答應。
軍隊在自己手里,還是在自己屬下手里,王信并不是很在乎,要是這點信心都沒有,他也不會這么干了。
無論張文錦怎么想的自己,他這一招對自己并沒有傷害,反而對自己有利。
自己的確太年輕了,朝廷也絕無可能讓自己代替馮庸。
但是自己的手下可以升官啊,讓趙雍代替自己,他水漲船高,別的將領也跟著升官,至于自己嘛,朝廷總不能貶斥自己,就算不升官,不還是游擊將軍。
而且朝廷派自己來大同,為的是協助大同防備野胡部,沒道理調走自己,最大的可能是自己與馮庸的事鬧得太大,無論誰對誰錯,先回京表示忠誠。
接下來讓自己重回雁門關,又或者別的安排,就看太上皇心里怎么想的了。
以太上皇的聰明,既然想要讓馬兒跑,不可能不讓馬兒吃草,自己離開揚州,一路也在高升就是明證,否則自己也不可能乖乖聽朝廷的話去做事。
想明白了這一切,自己回去京城越快越好。
回去的越快,朝廷越滿意,對自己的安排也更有利,同時也能向張文錦傳達自己的善意,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安排,自己第一時間遵守。
說干就干,第二日王信就離開了雁門關。
如此速度傳回大同,張文錦都愣住了,“此人果然是忠臣良將啊!”感嘆一聲,張文錦對王信印象非常好。
卻說王信走的太快,竟然追上了馮庸的車架。
馮庸的親衛們惡狠狠的盯著王信,只要自家節度一聲令下,拼了命也要沖上去廝殺,而史平們也一步不讓的擋在自家將軍前面。
這些個少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又有原來八十萬禁軍教頭親自傳授,還有邵林武僧第一人的劉通傾囊相授,一個個被操練的嗷嗷叫。
正是最得意的年齡,怎么會畏懼馮庸的親衛們呢,反而躍躍欲試,一副想要試試自己本事的神情,猶如小狼崽子們。
馮庸認真打量了對面那王信,實在是年輕,年輕的令他嫉妒。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