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手藝學得好,能獨立帶隊,每個月五兩。”
“我滴乖乖。”
“別說五兩,二兩銀子都了不得了啊。”
“誒,這位大兄弟,我家也有幾個小子,能送來當學徒嗎?”
立馬有人打起了主意。
“當當當。”
遠處。
懸掛在樹枝的鐵塊被敲響。
“吃飯啦!”
人們立即放下手里的活,熟練的排隊,新來的人也被管的服帖。
看著分量十足的面疙瘩湯,每人還有一小碟咸菜。
所有人都變得聽話。
“劉大師傅。”
“吃飯了!”
有管事來笑著喊道。
劉二充耳不聞。
他的徒弟們也不敢動,聚精會神的干活。
此時。
高爐里煉化的鐵汁,流入到凹槽,為了避免下雨,影響了鐵料質量,又在上方特意搭建了棚子。
土胚高爐的周邊,有一座堆積起來的鐵礦,還有幾堆較小的料山。
這些加入冶鐵過程中的雜料,是劉二祖上的不傳之秘,特別是其中的火候,以及用料的比例等等,那是打死也不會說的。
其中的門道,誰吃的透徹,誰的技術就更厲害。
劉二認為自己比已經死去的老子要厲害。
自己老子根本沒猜透這些料的用意。
劉二不用干活,吩咐徒弟們干活。
懂事的徒弟,巴不得多為師傅干活,干的越多越好,一個比一個勤快。
他們雖然是學徒,師傅不給他們發錢,但是別人給他們發。
每個月五錢銀子。
至于師傅。
師傅的保底銀是每個月五兩,按照他們得知的消息,每年絕對不只是這個數。
誰都想要成為師傅。
想要成為師傅,就要學會手藝。
整個鐵匠鋪被打造的精致。
雖然地面滿是雜亂。
土胚風爐的左下角,專門留出一個洞,里面安置風爐。
風爐熔接一根鐵桿伸出到外面,然后固定在豎起的石磨上凸起的一塊,形成了一個軸承。
石磨下面有托盤,讓石磨懸空,石磨的另外一邊有一條鐵桿。
在河邊兩人高的水車,也伸出一個桿子,桿子與石磨的桿子斜著用鐵環連到一起。
在河流的水力下,水車不停的運轉,又帶動了豎起的石磨轉動,為鼓風機帶去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鼓風機則把空氣大量的送入了高爐中,大大提高了高爐中的熱度。
徒弟們知道。
這是師傅祖傳的手藝,前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取消元朝禁錮,放開民間冶鐵,于是民間冶鐵業大發展,許多技術誕生,他們現在使用的就是那個時期發明的冶鐵技術。
師傅說是整個大周也是數一數二的,就算有好的,也沒多大區別。
至于鳥銃。
師傅也說了。
紅毛鬼的火器用料差,仿造沒有難度。
誰先仿造成功,誰就能獲得三百兩銀子的獎勵。
師傅又說了。
只要他們第一個仿造成功,每位徒弟獎勵五兩銀子。
五兩銀子啊。
看到劉二師徒們廢寢忘食,連吃飯都顧不上,那管事搖了搖頭,只能悄悄離開,不再打擾。
鳥銃的木托倒是簡單。
木匠們刨制了許多的木托和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