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王信的親口承諾,眾人放心的去找張燦。
目前鎮虜城主要是一千余騎兵。
其中大半是周軍,小半是胡騎,胡騎的增長速度比較快。
王信把大多數騎兵分了出去,交給了張燦。
張燦以后是鎮虜城的守將,這支軍隊也不再是王信直接帶領,這就是張燦的獨當一面,主要是王信扶持起來的,也是王信給的資源最多。
另外一人是湯平。
湯平得到了技術,但是資源要比張燦得到的少。
還有就是雁門關的趙雍。
大同
巡撫御史衙門。
“威遠關額定兵員三千五百,實際不到一千。”
“團山口額定兵員兩千,實際不到五百。”
王信的章程里,沒有提朔州、馬邑五州縣的鄉兵,這些地方縣衙從鄉間征召到城里的青壯,以服徭役的形式,實際控制在縣衙手里。
數量也沒有多少,因為本地人口不足,農忙都不夠,哪里有多余的人手。
真正指望的還要是山西,保定等地方向邊地派發的青壯。
整個大同軍鎮,營兵和民兵應該有十二萬,也是大周開國之初的軍隊數量,如果大同有十二萬軍隊,何愁關外的局勢。
早如當初追殺韃靼和瓦剌的氣勢,解除掉二三十年內的所有隱患。
張文錦放下冊子。
“五千兵啊。”
加上雁門關的兩千五百營兵,和一千余民兵,如果真讓他辦成了,王信手里的兵力接近九千。
王信手里的兩千五百營兵是精銳戰兵。
配上六千余民兵,戰斗力依然強悍,令人不可小覷。
不過張文錦也知道,賬不能這么算。
猶如當初的馮庸,他就算是大同的節度使,在大同作威作福二十年,對大同的軍隊具備戰時調度權,卻不代表軍隊歸他管理。
團山口、威遠關、甚至包括雁門關周邊兵堡、關隘等的守兵,雖然是他的屬下,但不代表就不受地方或者朝廷控制。
只不過王信與別人不同。
馮庸離開大同后,他親自帶領多年的永興軍,自己輕而易舉的各個擊破,順利的收服。
因為無論如何,在朝廷大義面前,永興軍不敢拒絕。
但是王信不同。
自己在王信離開后,對雁門關伸手,令他吃了癟,也讓他在朝廷丟了面子。
王信知道張文錦在顧忌什么。
也知道張文錦想要什么。
“永興軍加上天成軍,然后集結大同軍鎮的兵力,至少能拉出四五萬大軍,加上西路軍的近萬大軍,哪怕不能徹底消滅歐彥虎,也能讓他不敢冒犯大同。”
“西路?”
張文錦似笑非笑,“王將軍如此有信心,自己一定能升任參將,連名字都想好了?”
實際獨領一軍的將軍有私下的取名權。
也是承襲前明衛所制的氣氛。
如明初建立的百戶所千戶所,往往在荒無人煙的地區,一邊開墾,一邊根據百戶和千戶的姓,把當地取名李家營,王字所等。
雖然大周的軍隊不敢這么做,但也或按照長官的職務,又或者按照長官取的名。
永興軍就是按照馮庸的職位取名。
天成軍則是按照舊地名,沿襲前明的天成衛。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