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還是張吉甫的原因。
張吉甫入京之后,因為朝廷財政困難,而邊地邊禍日益嚴重,所以打起了京營的主意。
自己趁機和張吉甫談條件,可以去大同等等,提出了西路軍的計劃。
張吉甫答應了。
而除了大同軍鎮之外,還有宣府鎮薊二鎮,以及關外的遼東北鎮。
鄭浩與嚴中正等一批將校,合計兩千兵被派去了遼東,歸屬于遼東都司,繞過了東平郡王穆蒔,可見張吉甫的打算。
也是馮庸失敗的原因之一。
不光是自己和他的不和,也有張吉甫要打壓邊地尾大不掉的態勢。
也是因為張吉甫的想法,所以鄭浩他們失敗了。
不光嚴中正調回了京營,鄭浩還白送了一條性命。
卻也不用小瞧嚴中正他們。
王信內心清楚。
東平郡王穆蒔可不是馮庸能比的。
大周開國設四王八公。
四位異姓王是除了宗室親王之外最高的爵位。
接下來是八位國公。
如賈演寧國公、賈源榮國公、鎮國公牛府等等。
然后是侯爵,如史家祖上是侯爵,林如海的祖上也在列。
再是縣伯爵位。
如王子騰家祖上。
先不提四王,八位國公里,連賈府數次站錯隊,也能從死局中脫身,依然門楣高大,可見賈府底蘊之強,何況是四位異姓王呢。
除了北靜郡王水王府丟了大寧藩地之外,其余三王還在鎮守當地。
東平郡王守遼東北鎮。
南安郡王取代前明沐王府,世代鎮守云南。
西寧郡王守大西北。
可見四王的實力。
原文里關于南安郡王的內容多一些,按照時間推算,應該是三五年后,南安郡王不知道與什么對手打了一仗,結果戰敗了。
為了求和,保住地方安穩,兜兜轉轉的,竟然挑選到了榮國府里的賈探春去和親。
所以南安郡王有些鎮不住對手了,倒是東平郡王和西寧郡王說的少,不知道結果如何。
但是換個角度想。
南安郡王已經吃了敗仗,可王妃在京城一樣權勢不小,甚至主導求和的大事,而賈府上下不敢得罪,如此來看,幾位異姓王的實力并沒有受到影響。
說明張吉甫在此事上是失敗的。
連張吉甫都失敗了,何況是嚴中正鄭昂這小普通武官。
王信沒有小瞧嚴中正。
眼前這位年富力強的中層軍隊將領,其實是自己目前最需要的人才,王信看著一臉頹廢的嚴中正有些眼熱。
嚴中正不知道王信的想法,內心早已在唏噓。
大家都是京營里挑出來練兵的。
雖然鄭昂最不服氣此人,屢次挑釁,其實自己心里也有些不服氣。
事實證明此人遠不是他們能比的。
無論是帶兵打仗,又或者應對不同的局勢。
此人竟然在大同打敗了馮庸節度使,相比較他們不光丟了性命和前程,自己還狼狽的逃回京城,雙方的結果實在是天壤之別。
“東平郡王的確勢大,軍門不敢得罪東平郡王,所以冷落了你,這件事是軍門做的不對。”
王信為嚴中正抱不平。
聽到王信的安慰,嚴中正感動之余,并沒有接話,也沒有反駁。
沒有接話,是因為清楚自己的身份。
沒有反駁,是因為王信在幫自己說話,自己如果反駁王信,說明自己因為怕事,不夠義氣。
嚴中正也沒有解釋,低著頭看著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