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是最初條條條例淪為了虛設,原來不允許貪污的條例,約束不了官員們,原來不允許懈怠公務的條紋,也約束不了官員們.....
無論什么理由,朝廷開始拖欠地方,地方也必然拖欠,並且十倍於朝廷。
見到總鎮為難,嚴中正想出了一個主意。
“大同西軍的儲備銀還有七萬兩,不如先挪用應急,等緩和后再補回來。”
“不行。”
王信當即否決。
嚴中正沒有放棄,“屬下認為,既然三軍要整編,那么大同西軍原來的私庫也不該繼續保留,
而是設新的大同軍鎮的私庫,這七萬兩銀子也應該調走。”
“你說得對,但是后法如何能管前事”
王信不認可。
“三軍整編之后,三軍都不在保留私庫,但是不能因為原來的兩軍欠了一屁股債,所以大同西軍就應該補貼出來,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只會造成不公。”
“那七萬兩銀子,是去年存下來,保證新的一年里大同西軍軍費的,這是以前就約定好的事情,哪怕三軍整編后,這筆款項依然需要專款專用,保證原來大同西軍軍士的軍不受任何變化影響。”
嚴中正無話可說。
“公平公正很重要,你可不要小瞧了。”王信見嚴中正還是有些不服,笑著叮矚了幾句。
明面上的表層事物,很多人會做出錯誤的常理認知。
看不見的底層道理,往往又會被忽視。
不是一下子就能表現出來的。
“那總鎮打算怎么辦”
“屬下聽說了,李奇他們都沒有鬆口,一個也不承認。”
嚴中正內心鬆動,畢竟總鎮很少犯錯,不過又好奇總鎮打算怎么辦。
“加強對李奇他們的拷問,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對他們動刑,其次。”王信嘆了口氣,“先找薛家商號借十萬兩,手里有錢心里不慌。”
重返大同是意外的事。
意外又不意外。
不意外的是,以大周現在的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朝廷必然用得上自己,不光是自己的能力問題,更因為自己便宜,朝廷最為需要。
意外的是沒想到會是整個大同。
如果只是重返西軍,或者或者別處的總兵,手里萬余人馬等等,銀錢雖然也難,但不像今日這么難。
不過要說不愿意
真不愿意的話,王信當初也不會第一時間答應,
這可是一鎮總兵。
不是一路總兵。
“薛巖不是跑了么”
嚴中正問道。
李奇的事,有證據指向幾家大戶,雖然大戶沒有明著出面,但背后給了李奇承諾和支持,其中還有關於薛家商號的參與,薛巖第一時間離開大同。
根據薛家二房大攬總杜松的交代,薛巖沒有回江南,而是去了京城。
顯而易見。
薛巖是找人說情。
雖然薛巖參與的不深,甚至就是沾了個邊,但是以兩家的關係,薛當家太不地道了,不至於就對薛家商號趕盡殺絕,雙方目前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但是以后必然會疏離。
為了彌補此事,薛巖第一時間回京城,並不是他跑,而是想辦法挽救。
“找張德輝。”
王信嘆了口氣,“他在大同,又是薛家大房的主事人,多年來都是他搭理生意,十萬兩銀子的事,雖然會讓他為難,但也不是不能辦到。”
“萬一張德輝也不同意呢”
“那就找大同的幾家大戶。”王信淡然道。
博弈嘛。
最好的局面,當然是薛巖乖乖聽話,心里沒有那么多主意,可這現實么,薛巖怎么會沒有自己的利益呢,所以薛巖的一些小動作,只要無傷大雅,王信一般不計較。
總體而言,薛家給自己帶來的利益很大,雖然薛家也得到了很多好處。
奈何薛巖這回摻和的時機不對。
所以其次就是薛家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