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來往中間都隔了足以被察覺到的時間,但無論是皇上還是隨侍的兩位大太監,都沒有提出任何疑問。
“臣湯若望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湯若望根本不等徐光啟做示范,就迫不及待地行起了極為標準的大禮。
“臣徐光啟叩見吾皇萬歲。”徐光啟偏頭,詫異地看向湯若望。
“賜座。”隨著朱常洛一聲令下,王安和魏朝便齊齊地給跪在地上的二人端來帶炭火的木墩子。
“謝陛下。”湯若望站起身,然后又向端墩子過來的魏朝道謝。“也謝太監。”
魏朝沒有說話,但很禮貌地回了湯若望一個微笑。
“謝陛下!”徐光啟很是驚訝。面君奏事,跪著是常態,站著是恩遇,有座那就是殊榮了。
“你叫什么來著?”朱常洛親切地問道。
“臣叫湯若望。字道未。”湯若望很緊張,但吐字還算清晰。
“道未.《孟子》?”朱常洛想了想。“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
湯若望驚異于皇上只一瞬便想到了自己表字的來歷,由衷地贊嘆道:“圣上明鑒如鏡!”
“呵呵。”朱常洛輕笑點頭,接著說道:“朕知道你。朕問的是你的原名。”
“臣舊名為johannadamschallvonbell(約翰·亞當·沙爾·馮·貝爾)。是神圣羅馬帝國科隆人。”
“johannadamschallvonbell?”朱常洛像模像樣地學著說了一遍,然后問道:“你是貴族?”
“祖上是。但如今,臣只是大明的庶民,耶穌會的修士而已。”湯若望偏頭看向徐光啟,但徐光啟也不曉得皇上是從哪里得知這個信息的。
“朕聽說你在數理天文等方面頗有造詣。”朱常洛也看向徐光啟。
“臣不過略知一二,稱不上什么造詣。”湯若望拱手謙辭道。
“謙虛是好事,可過謙就是自傲了。”朱常洛問道:“呈進大內的禮單中記了一個叫做‘觀天遠鏡’的東西。是你獻的嗎?”
朱常洛之所以有此問,是因為他記得崇禎二年,湯若望用中文寫了一本介紹望遠鏡的《遠鏡說》。
“回皇上的話。此物是臣的教友鄧玉函所獻。”湯若望回答道。
“哦?鄧玉函”朱常洛想了想,覺得有些熟悉,但一時間沒有回憶起與之相關的事跡。“他也在北京嗎?”
“回皇上的話。鄧玉函得命留守南京,因而并未隨使團一同北上。然鄧玉函感念皇上特召之恩,故托付使團將此物一同獻上。”湯若望回答道。
“此物來歷為何,真可望遠觀天嗎?”朱常洛繼續提問。
“此物乃神圣羅馬帝國,佛羅倫薩公國,比薩地方,一個名叫galileogalilei的教士發明的。galileo是鄧玉函的好友。鄧玉函來華時,galileo特將其親手制造的‘觀天遠鏡’贈與他留作紀念。現在鄧玉函借花獻佛將此物獻與皇上。至于能否觀天,圣上一試便知,臣等安敢欺君。”
“galileo伽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