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島(即溫哥華島)的秋天通常來的比較晚,不過,一旦到來,秋色異常美麗。
到了十月中下旬,秋色達到高潮,蒼翠而茂密的冷杉林中,點點楓樹的幾抹紅色,讓整個森林變得炫姿多彩,景色如畫。
然而,如此美景,始興堡的居民們卻無心欣賞,因為繁忙的秋收季節到了,幾乎所有居民皆都投入到農作物的收割工作中。
數百畝的玉米地已是一片金黃,仿佛給大地換上了一套金色的禮服,以迎接這豐收的季節。
陽光灑在玉米地上,泛起層層金色的漣漪,溫暖而明亮。
微風吹過,玉米葉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語,訴說著秋天的故事。
飽滿的玉米粒完美地鑲嵌在玉米穗上,看上去結實而又健壯,金燦燦的顏色像是閃著金光一樣,透著喜悅和歡快。
隨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遠航和貿易,在萬歷年間,玉米便已通過日本、西屬菲律賓等地進入大明境內,并曾有過種植和食用的記錄。
不過,直到此時的天啟年間,玉米并未在大明廣泛推廣和應用,只是在沿海的零星地區作為奇特的食品或觀賞植物。
因而,吃了近一個月玉米的大明移民們在被帶到田間收割玉米時,才第一次見到了這種神奇的農作物的果實。
整株玉米看著像甘蔗,又有點像高粱,但結出的果實,卻是又大又粗,而且有的玉米桿上還會結出三個玉米棒。
乖乖,這一畝地得產多少糧食!
掰下一個,偷偷地咬上一口。
嗯,又干又硬,吃到嘴里還比較有嚼勁,也有點甜味。
不過,這口味卻是遠不如前些日子煮的新鮮玉米,香糯而甘甜。
聽那些管事老爺們說,這玉米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大家的主要口糧,量大管飽,而且還具有那個什么……營養豐富。
營養不營養,移民們其實并不在乎。
他們在乎的是,每天能吃飽飯。
而且,天天可以吃三頓!
在始興堡老居民簡單示范和指導后,便放手讓這些新移民們揮動鐮刀或者砍刀,開始收割玉米。
相較于小麥和水稻而言,這玉米桿也就稍稍粗大一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