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必須要支持!
據有了北海道,以后能不能影響大明局勢尚未可知,但此舉卻絕對能左右將來日本的局勢。
最起碼能從這個討厭的國家手里硬生生地“摳”下一塊偌大的地盤,想想就會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暢爽。
若是以后能以此為基,時不時地南下揍它幾下,不停地打斷日本崛起的進程,那是最美妙不過的事情了。
于是,這項議程幾乎獲得了全體穿越眾代表的一致通過,并準備在每年度執行移民和貿易事務過程中,予以全力配合實施,以期在四到五年內,將北海道前沿基地打造完成。
接下來的一個議題就比較敏感,而且爭議頗多。
那就是,是否要給予被歸化的印第安人“正常身份”,以及他們能否享受大明移民的同等待遇。
即,要不要同化印第安人。
此前,穿越眾的基本盤很小,人口也不占絕對優勢,甚至在早些時候,印第安人的數量還遠遠多于穿越眾。
在那種情勢下,穿越眾對他們的態度多是籠絡和聯合,以自身強大的武力和較為豐裕的物質文明將其吸附于身邊,倚為臂助,從而加快原始積累的速度。
待隨著部分西班牙人的加入和第一批大明移民的到來,穿越眾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后,遂開始占據主導地位,不僅將周邊數個印第安部落強行納入始興堡的統治范圍內,還通過武力和經濟滲透的方式,聚合了百里范圍內十余個大大小小的印第安部落,從而獲得大量人力資源和皮毛資源。
現如今,穿越眾擁有近六千人口,別說在啟明島,就是在整個北美西海岸地區,那也是一股頗為強大的力量,可以輕輕松松地碾壓任何一個印第安部落或者部落聯盟。
那么,對于治下的數百印第安人,穿越眾將持何種政策呢?
部分激進的穿越眾代表認為,印第安人文明程度低下,生活方式極端落后,仍需要進一步的“改造”和“馴化”,暫時不予“國民待遇”。
但也有部分代表則表示,可以有限度的接受印第安人,只要能熟練習說漢話,改變愚昧的印第安傳統,傾心歸附華夏文明,便可將之納入正常的“國民群體”,并對他們施以持續的教化,以華夏文明的包容性和先進性,徹底將印第安人同化。
就像華夏歷史上,一個又一個異族或者主動,或者被動,皆融化于中華民族之列。
昔年,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等諸多蠻夷今何在?
最后不都融入了我煌煌華夏民族!
“其實,民族認同,或者說是國家認同感,是可以被人為制造和渲染出來的。”李顯清看著在座的與會穿越眾,緩緩說道:“任何想象中的共同體,在某種特定的環境和文化影響下,完全可以被構建出來,并不斷強化、不斷賦予其新的涵義。”
“同樣的,族群的共性,也是可以通過持續不斷地教育和宣傳被構建和不斷強化的;而人群的差異,也一樣可以被構建和不斷強化。”
“不論是一個團體,還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可能會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更有可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如果想要民族融合,或者說要同化,要歸一,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同,構筑一個共同的利益點。”
“所有不同地方、不同族群的人在一起多尋找彼此的共性,多構建和強化彼此的共性,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文化觀,乃至共同的利益,久而久之,一個共同的群體、共同的民族便會自然而形成。”
“而如果不想融合,不想同化,不想成為一個共同的民族,最好的辦法則是求異。不斷地告訴你,你跟我是不一樣的,包括你的膚色、你的語言,你的文化,你的傳統,還有你的信仰,統統跟我們不一樣。”
“甚至,你不想讓自己‘異’,我也要給你找出‘異’的方面。異的身份、異的政策、異的待遇、異的語言,始終伴你一生。即使你想要主動融合,想要主動歸附同一,我也不讓你融合,將你排除在外。”
“所以,融合,最好的辦法是‘求同’,而分化,最好的辦法就是‘求異’。那么,在我們目前人口不豐、實力不彰的情勢下,該如何選擇,該如何施行,還是請在座的代表們考慮周詳后再做相應決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