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有云,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那么,恨人者,自然也兼其屋上之烏。
溫體仁雖然沒有明示給予新華使團冷遇,但心思通透的官員們還是從首輔大人的言行中感受到對這個外藩小邦的厭憎,遂將新華人給晾了起來。
只要陛下不聞不問,那么就讓新華人老老實實地侯在會同館里吧。
朝堂中有那么多的事務亟待處理,將一個不知名的外藩朝覲之事疏忽忘記了,那也屬正常。
然而,不知道新華人通過什么渠道,居然打通了內閣次輔吳宗達的關系渠道,將此次入貢朝覲的事給宣之于朝堂,并責令禮部立即安排新華使者陛見的日程。
禮部右侍郎蔡晟睿第一時間便將此事報與首輔大人知曉。
溫體仁心頭頓時感到一陣不快。
這位吳閣老倒是很熱心呀!
“閣老,喚我前來,可有急務?”戶部尚書倪元璐收到召喚后,很快便來到文淵閣面見首輔大人。
“山西數月旱災,已蔓延二十余府縣,災民更是數以百萬計。”溫體仁未做太多寒暄,直接開口說道:“故而,我已請示陛下,從府庫調撥十萬兩白銀,發往山西賑濟災情。”
“閣老,戶部沒銀子呀……”倪元璐立時苦著臉說道。
“夏稅方才入庫,如何就沒銀子?”
“閣老,七月建奴入寇宣府,破邊寨堡壘十余座,京師震動。為此,兵部調各鎮兵馬往援,以遏建奴兵勢,而我戶部已調撥十五萬兩白銀與軍中所用。除此之外,遼東諸鎮夏餉也要予以撥付,還有……”
“戶部可有其他暫為挪用之資?”溫體仁打斷了他的叫苦。
“閣老,委實沒有可挪之資了……”
“數日前,你們戶部是不是要調撥一批錢糧給東江鎮?”
“是,閣老。東江鎮發來急報,言及建奴隱有大舉南侵之意,急需朝廷撥付一批器械糧餉,以抗建奴入寇。吳閣老將陛下朱批后的奏疏傳至我戶部,要求立即調撥東江鎮所需糧餉和物資。”
“你們戶部準備調撥多少糧餉與東江鎮?”
“白銀八萬六千兩,糧三萬二千石。”
“先將這些物資和銀兩全數調往山西。”
“閣老……”倪元璐愕然。
“無需再論!”溫體仁斷然說道:“山西大饑已愈九月,早已是餓殍遍地,枯骨一片。若是不加以賑濟,恐為賊軍所惑,繼而群洶而起,一發不可收拾。”
“閣老,可是東江鎮……”
“無關緊要之地,且緩一緩。”溫體仁搖頭說道:“告訴他們,再忍一忍,待秋稅征收后,加之此前的欠餉和糧食物資一起撥付給他們。”
“閣老,這怕是……要貽誤軍機呀!”
“邊角之地,畏戰之輩,何來軍機貽誤?”溫體仁不屑地說道:“汝玉(倪元璐字)回衙門后,立即著手辦理,我稍后便向陛下奏知此事。”
“……”倪元璐表情甚是糾結,但在首輔大人的逼視下,艱難地點了點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