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一支探礦隊根據合江地區反饋,說附近的一座島嶼可能存在鐵礦資源,便立即趕了過來。
該島上的土人在前往合江貿易時,曾提及那里許多山嶺中有呈現黑色和深褐色的巖石,似乎與礦業部所發布的鐵礦特征極為相像。
當探礦隊登上這座面積頗大的狹長島嶼后,經過一番探查,果然發現大量磁鐵礦,而且儲量極為豐富。
粗略估算,這座面積數百平方公里的小島,鐵礦蘊藏范圍極廣,儲量規模可達萬萬噸,或者還要高(實際儲量為2億多噸)。
新華決策委員收到報告后,當即調動大量資源,開始對該島進行開發。
修堡寨,建碼頭,圈礦場,輸入各種開采設備和工具。
同時,“征召”大量挖礦勞工運往島上。
有鑒于人力的極度短缺,新華政府索性出動部分無所事事的陸戰隊官兵,于附近島嶼和臨近大陸地區去搜撿原住民部落,“勸導”他們走出山林,從事艱苦的挖礦工作。
預備第三連是今年四月才增建的部隊,原為架子連隊,僅有部分軍官和資深士官,人數不到四十人,在補充了五十余名新兵后,便被拉到坪山堡,展開對地方原住民部落的“搜撿”行動,并將這些世居此地的土人轉移到更需要他們的鐵砂島。
這種軍事行動烈度極低,連治安戰都算不上,除了不斷鉆山溝,練練腿力外,其實對于部隊整體戰斗力的提升并無太大作用。
至于實戰,更是幾近于無。
官兵們全副武裝進抵土人部落后,僅需放上幾槍,亮出明晃晃的刺刀,便能對土人構成致命的威懾,然后便乖乖地隨同新華人來到坪山堡,等待船只轉運。
這樣的戰斗,委實讓人提不起興趣。
但是,拔劍四顧心茫然,我新華周邊似乎還真的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對手。
土人的發展水平極為低下,也沒什么組織力,連基本的鐵器都沒幾件,在普通民兵跟前都走不了幾個回合,更遑論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新華正規軍。
正當他們“百無聊賴”地在坪山堡周邊執行征調土人行動之時,卻不想能接到軍部的調令,轉而去剿殺那些敢于主動來犯的海達人。
這些海達人能組織起數百人的武裝,還能跨越數百公里海路,長途奔襲北屯堡,如何不會引起新華政府的高度警覺。
這般有效的組織力,這般強悍的戰斗力,還有這般極具攻擊性,而且還通過輾轉幾手的貿易渠道獲得了不少鐵器,假以時日,說不定就能成長為一個實力不俗的部落聯盟,構成對新華的威脅,進而阻礙北方皮毛貿易的正常進行。
對這種具有潛在實力且又扼守北方關鍵航線的土著部落,必須要予以遏制,乃至強行打壓,不使其有一絲冒頭的機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