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日,正值盛夏,合江灣的海風裹挾著咸濕氣息拂過碼頭,午后的陽光穿過云杉林梢,洋洋灑灑地傾落,和煦而溫暖,曬得人渾身發軟,不免心生倦意。
在合江(今溫哥華考特尼市)碼頭上,一道新修的水泥棧橋直直的延伸進海灣,正被潮水輕輕地舔舐著。
那艘懸掛著“順運-3號”旗幡的運輸船靜靜停泊在旁邊,隨著波浪微微起伏,甲板上傳來水手們用桐油保養纜繩時哼唱的閩南小調。
碼頭西側的蔭涼處,三個科莫克斯族勞工正分享著半罐酒水。
年紀最長的托馬西用笑著對同伴說:“我又買了一口新華人的鐵鍋,嗯,它……煮鮭魚,不裂。“
他粗糙的手指比劃著圓形,引得另外兩人發出低沉的笑聲。
在他們身后,新建的貨倉外墻上還留著春汛時漲潮的水痕,如今已被曬成一道淺灰色的印記。
沒一會,酒熏后的他們懶洋洋地靠坐在墻角,眼睛微微瞇著,愜意地打著盹。
四年前,這里還只是他們科莫克斯原住民的漁獵之地,到處叢林密布,一片蠻荒,如今卻已立起了一座初具規模的新華小鎮。
人口數量也從五十余人,急劇增長至四百五十余人,成為啟明島北部最為核心據點之一。
沿著夯實的土路向內陸走去,你會看見田野間阡陌縱橫。
來自遙遠的大明移民在開墾一塊又一塊農田上,栽種了大量土豆、玉米、小麥以及各種蔬菜。
間或還能發現幾塊試驗田里培育著從朝鮮帶來的寒作水稻。
盡管北地的氣候讓稻穗略顯稀疏,但執著的農人們仍在嘗試馴化這些作物,就為了聞一口稻香味。
在合江小城的望樓上,幾門威力巨大的火炮虎視眈眈地指向遠方,堅定而有力地捍衛著它身后百姓的安全。
護墻外,幾座土窯正冒著滾滾濃煙,燒制著建設所用的水泥和磚塊。
更遠處,河岸邊樹立了幾架巨大的水車,為旁邊的五金鋪提供源源不斷地動力,使其終日叮當作響,一把把農具,一件件刀斧,便在匠人和沖具的加工下漸漸成型。
集市上,幾個來自郊外的科莫克斯人攜著獸皮和魚干前來交換鐵鍋和鹽巴。他們說著生硬而又簡短的漢話,雙手不停地比劃著討價還價。
河畔的磨坊,緩緩轉動著水輪,將新收的麥子碾成面粉。
幾個半大的孩童在溪邊玩鬧,他們的母親在石板上捶打衣物,嘴里哼著家鄉的小調。
盡管,遠離故土,但他們生活的痕跡似乎已在這片土地上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