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稅,呃,大家不要誤會,這個稅并不是大明那種純粹的丁稅、里甲銀。準確地說,應該叫勞役稅。是要對我新華境內的成年男子征收,每人每年繳納少量定額貨幣或等價勞動量,以此來滿足國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
鄧智宸詳細例舉了財政部厘定并要征收的七八個稅種后,頓了頓,眼睛掃了一圈在座的各部委員,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
“我們財政部在考慮良久后,決定推出兩個后世的稅種--所得稅和財產稅。對于這兩個稅種,可能會面臨諸多爭議。因為,我新華不過發展了十年時間,所有的一切也只是剛剛起步,新華國民遠沒有積聚起厚實的家底。”
“所以,若是要征收所得稅和財產稅,首當其沖地便是我們自己,以及附屬于我們的基本盤!”
眾人聞言,皆不由露出一絲苦笑。
不論是所得稅,還是財產稅,這分明就是沖著高收入者和高凈值資產人群來征收的。
試問,在新華境內哪些人的收入比較高,哪些家庭擁有大量高凈值資產?
除了穿越眾外,那便是高級船員、高級工匠、工礦企業和貿易公司的中高級管理人員,以及部分陸海軍高級軍官。
若是論階級的話,這些人群妥妥的是新華最為核心的統治階層,是穿越眾的基本盤。
如今,財政部要厘清稅制,要擴大稅基,要增加政府收入,便直接將“鐮刀”割向了“自己人”。
這他娘的叫什么事!
“現在就征收所得稅和營業稅,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點?”有人低聲說道。
“咳……”科工部委員張若松輕咳一聲,皺著眉頭說:“我理解你們財政部引入新稅種的考量,但當下工業領域正值爬坡過坎,各個工礦企業也尚在逐步擴大產能之際,若是所得稅一開征,企業留存利潤就會更少,恐怕會影響產業升級步伐。”
“所得稅暫時不對公司企業征收,僅對高收入個體。”鄧智宸笑著說道:“畢竟,營業稅已經對企業公司征了一道稅,沒理由再多征一道。”
“就以我們新華目前這點人口,對個人征收所得稅,又能弄來多少錢?”有人嘀咕了一句。
“能征多少稅,其實并不重要。”鄧智宸稍事沉吟片刻,神情鄭重地說道:“關鍵是,我們需要做出一個象征性的舉動,那就是‘官紳一體納糧’。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有繳納賦稅的義務,概莫例外!”
“還有一點,趁著我們尚未喪失進取心之前,趁著我們還有一定的魄力,趁著整個社會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既得利益集團,有些規矩還是要提早建立起來。”
“要不然,就像大明的崇禎皇帝那般,以后想要收個稅,都收不上來,最終只能自掛東南枝!”
“而我們,當引之為戒。”
“有時候,主動對自己動刀子,總比在未來某個時候,被人家用刀子強逼著做出改變,要顯得更為體面一點,不是嗎?”
——</p>